王乃宁教授1931.10.13-2014.4.22,浙江杭州人,是我国光散射颗粒测量及多相流测试领域开创人之一,在国内最早开展光散射理论和颗粒测量的研究,也是国内著名的汽轮机专家。
1978年文革结束后,国家选派第一批出国留学人员,王乃宁教授通过了选拔考试,在北京语言学院培训德语后,于1979年年近50岁时赴德国Stuttgart大学热流体机械研究所(ITSM)留学。在ITSM他的工作是汽轮机湿蒸汽测量,研究光全散射法(多波长消光法)测量汽轮机湿蒸汽中小水滴的粒度和浓度。由于工作努力,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就通过了德国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博士论文得到指导教授Watchet的高度评价,于1982年获得德国工学博士学位。1982年王乃宁教授回到上海机械学院透平机械教研室,组建了国内第一个从事光散射颗粒测量研究团队-颗粒技术研究室,现上海理工大学颗粒与两相流测量研究所即在此基础上成立。
在中国科学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前身)的支持下,王乃宁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光散射理论及颗粒测试的研究,1984年在《上海机械学院学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光散射理论计算的论文《有关光散射的物理量的数值计算》,从此开始了光散射理论和光散射颗粒测量的研究,并于1988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激光粒度仪样机。
1986年石化部引进了一批(大约20多台)英国马尔文公司的激光粒度仪,分配给国内各大炼油厂。但当时国内对此缺少了解,于是王乃宁教授与上海光学仪器二厂及石化部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了国内第一个激光粒度仪培训班。这对激光粒度仪在国内的推广普及起了很大作用。
1985年左右王乃宁教授与华东纺织学院的童祜嵩、上海计量测试研究院顾雪梅、上海科技大学杨伦、上海钢铁研究所黄双顶等教授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颗粒学科的学术组织-上海颗粒学会,童祜嵩教授任首届理事长,王乃宁教授任副理事长。同年,胡荣泽教授、郭慕孙院士和王乃宁教授等一起筹备组建中国颗粒学会以及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1986年9月中国颗粒学会成立,王乃宁教授当选中国颗粒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
自1986年招收第一个博士生张宏建(现浙江大学副校长),开展衍射法激光粒度仪的研究以来,王乃宁教授先后招收培养了12位博士生和一大批硕士研究生,为我国颗粒测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一些现已成为我国颗粒测试领域的骨干,如蔡小舒、沈建琪等。王乃宁教授还组织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光散射颗粒测量的专著《颗粒粒度的光学测量技术及应用》,该书于2000年由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对促进我国光散射颗粒测量技术研究和应用起了很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