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家湘,男,1938年8月4日,出生于书香世家,祖辈兄弟4人,有3人留学日本,父辈兄弟13人,几乎全部是大学教授和高级知识分子,其中有7人是解放前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学子。1962年,钟家湘和其胞姐钟家铭同年、同班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冶金系,被传为佳话。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师昌绪等杰出科学家的领导和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从年轻时期起,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实验技巧、工程实践等方面,受到了全面而严格的训练,从此树立起为国家科技事业奉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参加的无镍不锈钢研究课题获得了中科院二等奖。1982年调入北京理工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金相教研室主任、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2000年期间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一、二届副秘书长。在理工大学期间,主讲“金属学”,同时进行纳米材料应用研究,是首先提出用纳米材料改造传统产业并身体力行的科学家之一;“彩色金相研究”获兵器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在评为国家科技成果奖时,为照顾兄弟单位的获奖名额,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名额,也被传为佳话。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6部,培养研究生多人,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开始,从事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工作,2003年创立了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氮吸附仪的研究、设计、生产和推广应用,从此进入了国产仪器研发的行列。在前人的基础上,先后研发成功”动态BET比表面仪“、”动态单气路孔径分析仪“,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动态氮吸附仪的系列产品,从理论与实践上,深刻指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以及在孔径分析中的局限性。2006年起,为了和国际接轨,又致力于研发我国静态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克服了大量的技术难点,先后自主研发成功“静态介孔分析仪”、“静态微孔分析仪”、“静态超微孔分析仪”,多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对于孔径分析特别是微孔分析的各种理论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材料表面特性的表征方法与测试,进行了深刻全面的阐述,多次到各大学去深入浅出的介绍比表面及孔径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受到广泛的欢迎,对于国产仪器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用10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50年的路,被誉为中国氮吸附仪的开拓者。在氮吸附仪的研发中,取得了三项发明专利,丰富了物理吸附仪的理论与实践,并已付诸应用。2013年,钟教授与国内知名教授合作,推动了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在国产孔径分析仪中的应用,取得可喜的突破;2014年,又研发成功高压吸附仪、真密度仪等,至今,精微高博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的国内用户已近千家,并已出口到十几个国家,为国家争得了荣誉。2015年4月,钟教授获得第二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