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报废高峰来临 布局长远未当时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导读]  随着新能源汽车最近几年迅速上量,国内动力电池保有量已经接近90Gwh,按照动力电池实际使用寿推断,锂电池行业已处于电池报废前夜,预计未来三年年动力电池报废量将超50万吨。

中国粉体网讯  随着新能源汽车最近几年迅速上量,国内动力电池保有量已经接近90Gwh,按照动力电池实际使用寿推断,锂电池行业已处于电池报废前夜,预计未来三年年动力电池报废量将超50万吨。


2009年起政府已前后发了13项政策支持电池报废行业发展,春节过后,工信部联合六部委又发布了两份文件,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工作,将回收主体从电池厂商扩大至整车厂、经销商、4S店等领域,从政策上引导产业面对即将到来的电池报废高峰期。不过,动力蓄电池回收能否产生高利润率还很难确定,而且电池报废也还面临技术、环保、规模化等问题,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线炒概念就好,长线布局不适宜。


报废高峰来临


2009年国家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但实际大面积推广时点是在2013年之后,按照工信部的数据,2009年-201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7万辆,装配的动力电池辆约为1.2GWh,而截止2017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高达180余万辆,装配的动力电池也是随涨船高,累计达到86.9GWh。


动力电池理论寿命一般为5-8年,如果叠加汽车工况及质保期,实际使用寿命是3-5年。按此推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即将来临,根据GGII的数据,2014-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报废回收量分别为0.72万吨、1.02万吨和1.39万吨,增速较为平缓,但到2017年将达到2.79万吨,增速超过100%。


广发证券测算,假设按照电池实际使用寿命平均为4年,系统能量密度按每年提升15%,则2018-2020年报废量分别为3.95吨、15.27吨和27.73吨,未来三年合计电池报废量高达50万。综上来看,2014-2015年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报废将在2018年后迎来高峰。


政策持续加码


从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至今,国家先后在15项产业政策中提及动力电池回收。最早是在2009年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中,提出要建立完整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其中就包括了动力电池回收。


不过比较有实质性意义的时点有两个,一个是2016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例》,明确将废旧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定义为生产者,随后去年1月国务院出台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更是明文规定,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应负责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网络。


另一个是今年春节后,工信部联合六部委先后发布的《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首次提出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试点工作,并重点提出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标杆企业。按照国家意念,这次回收端主体的范围扩大,将原来电池企业扩大至包括4S店、维修店、经销商等渠道网点,更加有利于体系建设,加快动力电池商业化。


投资标的分析


目前涉及动力蓄电池回收产业链的企业并不多,A股中主要标的有格林美、东方精工、国轩高科、天奇股份、比亚迪、坚瑞沃能、东方精工以及拟IPO的宁德时代,按照所属细分领域不同,可划分为三个阵营,第一个是第三方回收企业,主要以格林美和宁德时代旗下的湖南邦普为主,目前动力电池回收90%的市场被这些企业把持;第二个是动力电池企业,包括比亚迪、坚瑞沃能、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以及比克电池,方式主要以自建项目,当然也有引进第三方回收企业技术的公司,如比亚迪电池回收体系项目就是与格林美合作。第三类是上游材料企业,主要有赣锋锂业、华友钴业以及寒锐钴业。


这里面目前关注度较高的有两只票,天奇股份和格林美。天奇股份原来主要是做物流自动化生产设备,能进入蓄电池回收概念中主要是因为近期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今年1月参股的产业基金获得了金泰阁钴业公司98%的股权,后者在处理锂电池资源利用方面的规模已经进入行业前三。第二件是通过增长收购的方式,获得了乾泰技术51%的股权。乾泰技术专注于报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后市场的循环综合应用。


格林美可能是所有概念股中受益最明显的标的,因为公司传统主业就是做废弃资源再利用,是国内金属回收龙头,其钴镍等金属回收与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同源。去年12月初公司定增成功过会,募资29.5亿元,其中约有4.72亿元用于建设绿色拆借循环再造车用动力电池包项目,建设年产5万组车用和5万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PACK生产线。若成功实施公司将实现“原材料回收-前驱体制造-正极材料制造-电池包制造”的闭环锂电产业链。


真的有机会吗?


对于锂电池回收,目前我认为还没有到最佳投资时点。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梯次利用问题,电池回收后有两个方向利用,要么拆解后回收,要么进行梯次利用,后者就是将废旧电池回收后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但国内电芯质量本来就不高,有些新电池甚至只有初始容量90%,而且从技术面看,废旧电池衰减不到80%电量以下,电压会不稳定,一般公司收回的电池电量为40%-50%左右,很难做到梯次利用。


二是回收网络建设不健全。4S店和经销商等渠道本身是用于销售而非回收,上门回收等环节如何优化是一大问题,各大车企很难单独建立一个独立的回收体系,如需与第三方回收企业合作,利益又该如何分成。


三是盈利模式不清晰。从行业潜在规模看,中信证券测算,以含有金属量价值量计算,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2023年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市场潜在空间是不小,但问题是如何确保回收企业有收益。目前一吨磷酸铁锂废旧电池提取材料的价值在8100元左右,但回收成本却高达8500余元,一吨三元电池目前会有一些利润,但不可能说只回收三元电池而不要磷酸铁锂,参照国外模式,最理想的是能引入产业基金或者在财税方面给予补贴及优惠。


四是电池跟踪难度大。要做电池回收,首先必须保证电池生产和回收信息的可追踪可溯源。这样做一方面电池不会流入“黑市”,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也不会造成电池回收价格体系紊乱。但目前的状况是,国内还没有这样的信息平台。


整体而言,动力电池回收概念短期只有炒作机会,具体哪家公司能最终跑出来还没有确定,长线布局还不是时候。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