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针对国内诸多行业存在结构性失调的指导会议,令疑似复苏的中国光伏产业再生变数。事实上,国内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迹象在2008年下半年即已初现端倪。一场去泡沫运动正在这个新兴行业内悄然进行。
多晶硅泡沫一触即溃
常州对光伏产业的诉求,透露出新能源概念对地方政府的吸引力。
走出江苏,光伏产业在多个省份遍地开花,包括河北、江西、福建、四川、上海,甚至直达中国的最西部青海、宁夏等省、市、自治区。
光伏企业的高歌猛进,除了地方政府的“亲力亲为”以外,光伏产业整个产业链的暴利也是最主要原因,其中处于产业链顶端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所能掌握的利润最大。
常州市一从事光伏产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产业高峰期(即2005-2006年),多晶硅的利润超过100%,电池片的利润同样可达20%以上,甚至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都可分享到10%的利润。同时受无锡尚德以4年周期即登陆纽交所的带动效应影响,一时间,光伏产业几近疯狂,最近未通过证监会发审委通过的上海超日太阳能即在当时组建。
事实上,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的暴利特性,也在推动产业急剧向上延伸,各地方政府也都以多晶硅企业作为重点引资项目。按照江苏省的规划,2011年多晶硅的产能将达到3万吨,而2008年全国的产能仅约为5000吨。
显然,金融危机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受欧美市场光伏产品的急剧萎缩影响,多晶硅市面价格不断下跌,从高峰时期的350美元/公斤跌至如今的70美元/公斤,同时产业链的传统效应也波及下游的电池片和组件公司。
由于国内大型光伏企业多晶硅的采购多为长期协议,比如无锡尚德在2006年与全球硅料供应商MEMC签署了50亿-60亿美元的多晶硅合同,期限就为10年,当多晶硅价格暴跌的时候,反馈到企业,即在不断提升生产成本。由此导致国内所有光伏上市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业绩跟着全线下跌。
以无锡尚德为例,200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每单位美国存托凭证亏损0.29美元,超过市场预估的0.27美元,同时从其股价来看,在第四季度累积下跌了接近90%,同时,受产量冗余影响,无锡尚德爆出自成立以后的首次裁员,且达800人的数量。
据上海超日董事长倪开禄向时代周报透露,目前多晶硅大约维持在53万元/吨的价位,如果是采购国产多晶硅,考虑到精度等标准,需有5万元(即为48万元/吨)的价差才能接受,而这对于众多缺乏核心技术的多晶硅厂商来说,几近亏本。
据倪开禄透露,目前在光伏产业链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利润在10%左右,电池片维持在15%-20%,而当初暴利的多晶硅更是下跌到20%以下。且对于很多国内多晶硅厂商来讲,仍有个致命的缺陷。
由于多晶硅生产技术要求很高,只有技术尖端同时设备一流的厂商才能相应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加以回收利用,但对于目前中国大部分多晶硅企业来讲,并不具备这种实力,江西赛维LDK新闻发言人姚峰认为,“目前国内能掌握一流多晶硅技术的不会超过十家”。
财经观察员侯文学认为,光伏产业出现如此败象的原因在于过分地依赖外国市场。他表示,我国光伏产业如同玩具、服装产业一样,主要依赖国外市场,即光伏产品大部分都要出口到国外。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企业损失惨重。
相反,欧洲、日本光伏企业在本轮危机中却未受太大冲击,关键是它们国内有市场,技术有特长,尽管市场萎缩,但是通过抢占中国企业的份额而得以稳定增长。根据国际七大多晶硅巨头公布的扩产计划,其总产能将从2008年底的约6万吨/年增加到12万吨/年以上。“看来,外向型产业在金融危机下已难以为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寄望电站拯救光伏
毫无疑问,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多晶硅重复投资下发急刹车的条例,暗合着多晶硅产业乱象凸显的背景。多晶硅产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光伏产业的走向,亦关乎整个新能源试点的成功与否。
因而寻求另一新兴市场的尝试也在启动。
8月28日,由中广核太阳能公司和比利时羿飞公司投资,江西赛维参与工程建设的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启动,投资方预期将在此产量的前提下增至500兆瓦。
据对此项目熟悉的知情人士透露,敦煌项目更趋近于示范工程,其间透露出国家在光伏发电的推动力度将具体落到实处。
对于众多光伏企业来说,从技术角度来看,建造光伏电站实际一脉相承,受困于上游光伏产业的不景气,恰好把产业链再次向下延伸至光伏系统集成—光伏电站。
以往历次多元化受阻的正泰,2007年投资20亿元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正泰太阳能副总裁仇展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正泰投资的宁夏石嘴山市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今年6月正式启动,规划发电容量100兆瓦, 首期发电容量10兆瓦。据其介绍,此项目国家发改委已批准立项,预计将在一年内完工。
民营公司参与光伏电站建设的不止正泰一家,包括国内光伏行业巨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合光能等公司都已加大步伐。
但在《上网电价法》尚未出台前,风险依然存在,按照敦煌项目1.09元的上网电价计算,除去建造设备、后期维护及相应的工程费用,仍然有成本无法回收的可能。
有意思的是,在记者和多家参与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的光伏企业相关人士沟通时,均被告知,目前项目还没谈上网补贴电价的问题,仇展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敦煌项目的价格是1.09元,按照国家对光伏产业的鼓励意愿,之后的发电项目补贴价格肯定会高于此,且考虑到光伏技术的不断改进,相应的建造成本也将降低,两者相加,可冲销上网电价普遍较低的现状。
而姚峰认为,电站的使用周期超过20年,应该将时间周期加起来计算。因此,市场前景仍然巨大。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协会副会长刘汉元则认为,我国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 2000MW,占全球产量的36.7%。但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发展却极为缓慢,截至2008年底累计装机不足全球的2%,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而据调查,欧盟将在2010年安装3GW(百万千瓦)的光伏发电装置,在2030年增加到200GW左右,全世界可能会达到1000GW。“建筑并网光伏系统和大规模光伏荒漠电站这两种形式,将逐渐成为中国光伏市场主流。”
多晶硅泡沫一触即溃
常州对光伏产业的诉求,透露出新能源概念对地方政府的吸引力。
走出江苏,光伏产业在多个省份遍地开花,包括河北、江西、福建、四川、上海,甚至直达中国的最西部青海、宁夏等省、市、自治区。
光伏企业的高歌猛进,除了地方政府的“亲力亲为”以外,光伏产业整个产业链的暴利也是最主要原因,其中处于产业链顶端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所能掌握的利润最大。
常州市一从事光伏产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产业高峰期(即2005-2006年),多晶硅的利润超过100%,电池片的利润同样可达20%以上,甚至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都可分享到10%的利润。同时受无锡尚德以4年周期即登陆纽交所的带动效应影响,一时间,光伏产业几近疯狂,最近未通过证监会发审委通过的上海超日太阳能即在当时组建。
事实上,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的暴利特性,也在推动产业急剧向上延伸,各地方政府也都以多晶硅企业作为重点引资项目。按照江苏省的规划,2011年多晶硅的产能将达到3万吨,而2008年全国的产能仅约为5000吨。
显然,金融危机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受欧美市场光伏产品的急剧萎缩影响,多晶硅市面价格不断下跌,从高峰时期的350美元/公斤跌至如今的70美元/公斤,同时产业链的传统效应也波及下游的电池片和组件公司。
由于国内大型光伏企业多晶硅的采购多为长期协议,比如无锡尚德在2006年与全球硅料供应商MEMC签署了50亿-60亿美元的多晶硅合同,期限就为10年,当多晶硅价格暴跌的时候,反馈到企业,即在不断提升生产成本。由此导致国内所有光伏上市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业绩跟着全线下跌。
以无锡尚德为例,200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每单位美国存托凭证亏损0.29美元,超过市场预估的0.27美元,同时从其股价来看,在第四季度累积下跌了接近90%,同时,受产量冗余影响,无锡尚德爆出自成立以后的首次裁员,且达800人的数量。
据上海超日董事长倪开禄向时代周报透露,目前多晶硅大约维持在53万元/吨的价位,如果是采购国产多晶硅,考虑到精度等标准,需有5万元(即为48万元/吨)的价差才能接受,而这对于众多缺乏核心技术的多晶硅厂商来说,几近亏本。
据倪开禄透露,目前在光伏产业链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利润在10%左右,电池片维持在15%-20%,而当初暴利的多晶硅更是下跌到20%以下。且对于很多国内多晶硅厂商来讲,仍有个致命的缺陷。
由于多晶硅生产技术要求很高,只有技术尖端同时设备一流的厂商才能相应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加以回收利用,但对于目前中国大部分多晶硅企业来讲,并不具备这种实力,江西赛维LDK新闻发言人姚峰认为,“目前国内能掌握一流多晶硅技术的不会超过十家”。
财经观察员侯文学认为,光伏产业出现如此败象的原因在于过分地依赖外国市场。他表示,我国光伏产业如同玩具、服装产业一样,主要依赖国外市场,即光伏产品大部分都要出口到国外。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企业损失惨重。
相反,欧洲、日本光伏企业在本轮危机中却未受太大冲击,关键是它们国内有市场,技术有特长,尽管市场萎缩,但是通过抢占中国企业的份额而得以稳定增长。根据国际七大多晶硅巨头公布的扩产计划,其总产能将从2008年底的约6万吨/年增加到12万吨/年以上。“看来,外向型产业在金融危机下已难以为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寄望电站拯救光伏
毫无疑问,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多晶硅重复投资下发急刹车的条例,暗合着多晶硅产业乱象凸显的背景。多晶硅产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光伏产业的走向,亦关乎整个新能源试点的成功与否。
因而寻求另一新兴市场的尝试也在启动。
8月28日,由中广核太阳能公司和比利时羿飞公司投资,江西赛维参与工程建设的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启动,投资方预期将在此产量的前提下增至500兆瓦。
据对此项目熟悉的知情人士透露,敦煌项目更趋近于示范工程,其间透露出国家在光伏发电的推动力度将具体落到实处。
对于众多光伏企业来说,从技术角度来看,建造光伏电站实际一脉相承,受困于上游光伏产业的不景气,恰好把产业链再次向下延伸至光伏系统集成—光伏电站。
以往历次多元化受阻的正泰,2007年投资20亿元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正泰太阳能副总裁仇展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正泰投资的宁夏石嘴山市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今年6月正式启动,规划发电容量100兆瓦, 首期发电容量10兆瓦。据其介绍,此项目国家发改委已批准立项,预计将在一年内完工。
民营公司参与光伏电站建设的不止正泰一家,包括国内光伏行业巨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合光能等公司都已加大步伐。
但在《上网电价法》尚未出台前,风险依然存在,按照敦煌项目1.09元的上网电价计算,除去建造设备、后期维护及相应的工程费用,仍然有成本无法回收的可能。
有意思的是,在记者和多家参与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的光伏企业相关人士沟通时,均被告知,目前项目还没谈上网补贴电价的问题,仇展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敦煌项目的价格是1.09元,按照国家对光伏产业的鼓励意愿,之后的发电项目补贴价格肯定会高于此,且考虑到光伏技术的不断改进,相应的建造成本也将降低,两者相加,可冲销上网电价普遍较低的现状。
而姚峰认为,电站的使用周期超过20年,应该将时间周期加起来计算。因此,市场前景仍然巨大。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协会副会长刘汉元则认为,我国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 2000MW,占全球产量的36.7%。但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发展却极为缓慢,截至2008年底累计装机不足全球的2%,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而据调查,欧盟将在2010年安装3GW(百万千瓦)的光伏发电装置,在2030年增加到200GW左右,全世界可能会达到1000GW。“建筑并网光伏系统和大规模光伏荒漠电站这两种形式,将逐渐成为中国光伏市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