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竞争制约着中国陶瓷行业


来源: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从1980年代重新起步开始,经历了20多个春秋的高速发展。截止2002年底,仅建陶产量就高达25亿平方米,占据了世界陶瓷当年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产值更是达到700多亿元,成为中国建材行业第二大产业,年利税达100多亿元。卫生陶瓷的表现近年来也颇为不俗,这一点从目前国内卫陶市场上国产品牌的高占有率就可窥得一斑。2003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郑重将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列入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今年九月份,首批中国名牌陶瓷产品将面市。入选国家名牌,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名牌的一个阶梯,通过这项评选,国际同行们就能够以较高的视角审视这个行业,引导国内的优秀品牌走出国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名牌。
  
    然而,不公平竞争、不正当竞争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短视行为却正深深制约着中国陶瓷行业迈向世界的脚步。
  
     众所周知,陶瓷产品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陶瓷的主要原料“釉”的质量,中国釉原料的开山鼻祖“广东三水大鸿制釉有限公司”这艘陶瓷原料的“航空母舰”因为不公平的竞争困于浅水、举步艰难。大鸿制釉高层表示,作为亚洲最大、在国际上也颇有声望的制釉集团,大鸿制釉进入大陆十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致力于中国陶瓷工业的发展。然而,面对行业上偷税漏税、以次充好、恶性价格竞争,以及一些暗箱操作行为,一直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基础、按章纳税的大鸿制釉却成了“夹心饼干”。一方面他们要保持自己的品牌形象、产品品质和不断增多的高科技含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以更加灵活的经营策略和那些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者们斗智、斗勇、斗价格。大鸿制釉多年来在上缴国家利税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自己的利润却逐年下降,形成了“正规军”打不过“游击队”的尴尬局面。
  
    有相当多国内知名陶瓷企业的老总对大鸿制釉原料质量是予以充分肯定的,但为什么选择那些明知质量不佳的釉原料时,很多企业界人士坦言,在目前国内陶瓷行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他们得以生存的唯一选择。也有某知名品牌的老总告诉记者:如果他们要接出口国外发达国家的订单或是生产高质量的瓷砖,还是要订大鸿制釉的原料,但一般供应国内市场的产品当然会选择价格低廉的原料。
  
    面对这样的现实,即便中国名牌陶瓷产品的评介工作已经展开,即便今后会不断有中国名牌陶瓷产品问世,但如果不尽快解决行业内无序竞争的问题,中国陶瓷走向世界并最终问鼎世界名牌,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推荐11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