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行业交流,探讨锂离子电池材料发展面对的新形势、新问题,把握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信息。3月7日~8日,来自国内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以及电池、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投融资等行业的200余名嘉宾齐聚美丽的“苏南明珠”张家港,共同参加了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主办,中国化信储能材料信息研究中心与《中国化工信息》杂志社承办,银河锂业(江苏)有限公司、张家港森田化工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张家港华盛化学有限公司协办的“2012中国(张家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与产业投资论坛”。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前不久工信部刚刚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先进电池材料”列为今后重点支持的十项专项工程之一,并对规划、目标和支持措施方面给予了明确;此外,《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也对相关的关键材料给予了明确的支持。正是由于材料在锂电产业链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吸引了包括上下游在内的各方的热切关注。
会上,张家港市政府副市长石锡贤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程长进,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碳素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与研究机构的专家,银河锂业(江苏)有限公司、烟台卓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张家港森田化工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数十家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上游原料方面领先企业的技术骨干与管理精英,以及证券金融机构的专业分析人士,共同就业内普遍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正负极材料技术进展与市场、电解质(液)与动力电池用隔膜材料的技术热点与产业化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据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介绍,张家港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的保税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了中国张家港保税区、江苏省扬子江化工园和江苏张家港环保新材料产业园等“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在锂离子电池产业方面,园区已经逐步建成了从“上游原材料--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和其他应用产品”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在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版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期研究中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赵英研究员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我国目前已经系统掌握了电动汽车的主要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已经基本成熟,示范工程也已起步,财税、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方面的支持措施都在有序推进。但从短期来看,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态势仍不明朗,许多问题存在争论。赵英研究员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进的进度,取决于技术、能源结构与供给、市场需求、政策等四种因素的互动,从目前看,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汽车消费主流将存在一个较长期的市场培育与技术完善的过程。政府应对支持政策做动态调整,防止新兴产业“低端化、空心化”。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就正极材料来说,新材料体系层出不穷、各有优劣,不应一概而论。在新形势下,完善电芯材料供应链、提升我国动力电池组的产业技术水平、解决长期依赖进口的动力电池生产装备问题,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与车用电池测试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均将成为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的重点工作。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电池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王金良先生认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的“大跃进”已经埋下了很深的隐患,目前下游汽车产品的采购和使用成本过高、便利性不够,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推广,需求整体乏力。追求一步到位的思想导致电动车质量问题不断,对于技术较为成熟的HEV在政策上未给予足够重视。今后的电池技术仍应当循序渐进,提高产品性价比,企业也当加强专利技术的研发和保护。
银河锂业(江苏)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钱琼炜先生形象地将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比作“面包”、将碳酸锂比作“面粉”。据估算,2011年世界锂消耗量(折纯碳酸锂)为12万吨,其中23%被电池领域所消费。刚刚竣工投产的生产设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装置,公司将为成为“锂电工业锂原料的可靠供应商”而不断改进产品和完善服务。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黄勇教授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动力电池隔膜性能均未能获得实质性的突破。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采用与传统拉伸方法成型不同的静电纺丝法,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是动力电池隔膜领域的一次全新技术尝试,目前正处于中试阶段。
对于国内碳素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中国碳素工业协会副会长胡茂友表示十分担忧,企业素质良莠不齐,新上项目集中,规划产能过剩等问题,困扰着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对此,从业者应冷静理性分析,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电解质盐与电解液是联系十分紧密的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张家港森田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堀尾博英和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翔云,分别从电解质盐和电解液的产业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大型电池的应用中,体现出了十分优越的性能,但保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一直是一个令产业界困扰的问题。烟台卓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志宽认为,磷酸铁锂材料今后的发展应当实现“精细化”,针对不同要求开发出适合的磷酸铁锂产品。在性能提升方面,一方面应该加强材料的技术研究,同时应注重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同步提升,从原料的稳定一致和杂质控制方面入手,提高磷酸铁锂批次产品稳定性。
据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兆平,宁波材料所的研发团队开发出了高性能化的磷酸锰锂等征集材料,并发展了相应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工艺技术。
精彩的专家发言以及热烈的现场讨论为本次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程长进在会议总结时表示,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作为权威的化工综合信息服务机构,将持续不断地为锂离子电池材料及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丰富、专业的服务,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前不久工信部刚刚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先进电池材料”列为今后重点支持的十项专项工程之一,并对规划、目标和支持措施方面给予了明确;此外,《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也对相关的关键材料给予了明确的支持。正是由于材料在锂电产业链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吸引了包括上下游在内的各方的热切关注。
会上,张家港市政府副市长石锡贤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程长进,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碳素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与研究机构的专家,银河锂业(江苏)有限公司、烟台卓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张家港森田化工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数十家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上游原料方面领先企业的技术骨干与管理精英,以及证券金融机构的专业分析人士,共同就业内普遍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正负极材料技术进展与市场、电解质(液)与动力电池用隔膜材料的技术热点与产业化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据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介绍,张家港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的保税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了中国张家港保税区、江苏省扬子江化工园和江苏张家港环保新材料产业园等“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在锂离子电池产业方面,园区已经逐步建成了从“上游原材料--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和其他应用产品”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在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版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期研究中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赵英研究员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我国目前已经系统掌握了电动汽车的主要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已经基本成熟,示范工程也已起步,财税、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方面的支持措施都在有序推进。但从短期来看,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态势仍不明朗,许多问题存在争论。赵英研究员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进的进度,取决于技术、能源结构与供给、市场需求、政策等四种因素的互动,从目前看,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汽车消费主流将存在一个较长期的市场培育与技术完善的过程。政府应对支持政策做动态调整,防止新兴产业“低端化、空心化”。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就正极材料来说,新材料体系层出不穷、各有优劣,不应一概而论。在新形势下,完善电芯材料供应链、提升我国动力电池组的产业技术水平、解决长期依赖进口的动力电池生产装备问题,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与车用电池测试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均将成为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的重点工作。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电池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王金良先生认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的“大跃进”已经埋下了很深的隐患,目前下游汽车产品的采购和使用成本过高、便利性不够,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推广,需求整体乏力。追求一步到位的思想导致电动车质量问题不断,对于技术较为成熟的HEV在政策上未给予足够重视。今后的电池技术仍应当循序渐进,提高产品性价比,企业也当加强专利技术的研发和保护。
银河锂业(江苏)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钱琼炜先生形象地将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比作“面包”、将碳酸锂比作“面粉”。据估算,2011年世界锂消耗量(折纯碳酸锂)为12万吨,其中23%被电池领域所消费。刚刚竣工投产的生产设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装置,公司将为成为“锂电工业锂原料的可靠供应商”而不断改进产品和完善服务。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黄勇教授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动力电池隔膜性能均未能获得实质性的突破。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采用与传统拉伸方法成型不同的静电纺丝法,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是动力电池隔膜领域的一次全新技术尝试,目前正处于中试阶段。
对于国内碳素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中国碳素工业协会副会长胡茂友表示十分担忧,企业素质良莠不齐,新上项目集中,规划产能过剩等问题,困扰着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对此,从业者应冷静理性分析,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电解质盐与电解液是联系十分紧密的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张家港森田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堀尾博英和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翔云,分别从电解质盐和电解液的产业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大型电池的应用中,体现出了十分优越的性能,但保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一直是一个令产业界困扰的问题。烟台卓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志宽认为,磷酸铁锂材料今后的发展应当实现“精细化”,针对不同要求开发出适合的磷酸铁锂产品。在性能提升方面,一方面应该加强材料的技术研究,同时应注重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同步提升,从原料的稳定一致和杂质控制方面入手,提高磷酸铁锂批次产品稳定性。
据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兆平,宁波材料所的研发团队开发出了高性能化的磷酸锰锂等征集材料,并发展了相应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工艺技术。
精彩的专家发言以及热烈的现场讨论为本次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程长进在会议总结时表示,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作为权威的化工综合信息服务机构,将持续不断地为锂离子电池材料及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丰富、专业的服务,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