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一天,从东海县城西郊传来的一声爆破巨响,宣告了我省“东陇海线产业带”新年首个大型工业项目终于正式开工———亚洲最大的玻璃企业台玻集团投资7000万美元兴办的台湾(东海)玻璃有限公司一举炸掉停用多年的原东海玻璃厂高炉,重起炉灶建设高标准浮法玻璃生产线。县委书记郑平充满信心地接受记者采访,他说:东海素有“陇海东来第一县”之称,我们在奋力推进省委、省政府“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战略部署时发现,要抢占东陇海产业高地,就必须快步走出过去唱了多少年的“水晶+农副产品”的老戏,全新构思发展格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兴办顶天立地的大型工业项目上取得突破。
东海是江苏的资源富县,2.5亿吨的硅矿储量、全省最大的粮食及油料生产基地,这些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东海又是个经济穷县,财政收入不仅与苏南地区不能比,在江苏沿陇海线的四个市县中也处于末位。郑平感慨:“实际上,东海这几年没少抓工业,全县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数量在东陇海线县市中是比较多的,但为什么群众不算富、税收上不来?分析来分析去,我们发现,‘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东海还是缺少顶天立地的强势大企业。”
记者了解到,依托丰富的硅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近年来东海的资源加工企业红红火火,从卖石英砂、水晶项链起步,一批当地企业家完成了原始积累,不断提升产品档次,硅加工业已经成为东海工业中最大的特色产业。这里是全国闻名的“水晶之都”和全国最大的硅微粉、石英拉管和电光源石英晶体中心。而在农字号产业上,这里是雨润集团的生猪基地,为雨润肉制品提供了70%的原料和半成品;这里有外商独资“洋龙头”36家,浓缩蔬菜、粉丝等为韩国相关速食产品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原料。硅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被称为驱动东海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
“不跟外面比,大家觉得这个‘2’结构工业还不错,两大支柱产业特色鲜明;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东陇海产业带的部署之后,对照‘三沿’战略的要求,对比邻近县市的争先态势,我们的紧迫感比任何时候都强烈———陇海东来第一县,要做龙头,不要做龙尾!”郑平说,东海要强势后发,就必须突破多年来单纯依赖自身资源的思维定势,敢于从零开始,超越资源优势,与周边县市展开全方位竞争。“2”结构的两大支柱产业中,企业数量不少,有的听起来还挺大,现在看看多数是冷门的“小学科”、“小项目”,就算在本领域里称老大,其实规模也有限。因此,东海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2+6”工业,就是在不放松原有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重新打造钢结构、电机、化肥、服装、建材、家具等6个优势板块,作为今后招商引资和培植当地民营企业的重点,着力招引强势大企业上门。
超越资源优势,才发现东海有着更为丰富的“资源”。陇海铁路与连霍高速的过境资源,毗邻连云港港口的交通优势,使东海人自己都觉得天地为之一阔,完全可以大干一场。
超越资源优势,为观念和思维的创新增添了活力。年年招商,为什么大型企业就是落不下脚?理清思路,才发现东海至今没有像样的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设施。2003年以来的招商引资,投资数亿元的热电厂和污水处理厂就要上马了。这样的项目,本身就带来产值、税收和就业机会,更是许多大工业项目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缺资金可以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过去何以总觉得不急?”郑平说,优越的资源条件,有时反而是地方经济开拓进取的框框。省委、省政府提出“三沿”战略后的不长时间,内心真“急”了的东海人憋出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变干部招商为公司招商,东海县与香港投资咨询公司合组招商公司,拿出一部分利益调动市场的力量来为东海招商;县里成立了投资风险担保公司,为投资者分担资金困难;到国家专利局挑选了400多个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专利包装成招商项目,有人投资了便买下专利技术入股。用这种办法,仅1个多月就招来几个很好的项目,其中用稻壳做原料生产的无机材料项目,尚未出产品就被客户定购了100万套,因为东海上了这个项目,北京无机材料研究所居然为了产学研一体化随后搬到东海来了。
“2+6”结构,拓宽了东海决策者的眼界,要在东陇海产业高地上立足,第一要务是把自己的优势放大。对症下药:K9玻璃、石英灯具等过去要到外面买的产品,现在新上了一批延长产业链的制造项目;而“台玻”浮法玻璃、“威泰力进”石英晶体芯片等投资过亿元的大型项目纷纷花落东海,正是因为新的招商机制和招商理念对原有资源优势进行了重新包装整合。在我省东陇海产业带建设的蓝图里,东海的“2+6”工业,必将结出大于“2+6”的累累硕果。记者马健 程长春
东海是江苏的资源富县,2.5亿吨的硅矿储量、全省最大的粮食及油料生产基地,这些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东海又是个经济穷县,财政收入不仅与苏南地区不能比,在江苏沿陇海线的四个市县中也处于末位。郑平感慨:“实际上,东海这几年没少抓工业,全县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数量在东陇海线县市中是比较多的,但为什么群众不算富、税收上不来?分析来分析去,我们发现,‘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东海还是缺少顶天立地的强势大企业。”
记者了解到,依托丰富的硅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近年来东海的资源加工企业红红火火,从卖石英砂、水晶项链起步,一批当地企业家完成了原始积累,不断提升产品档次,硅加工业已经成为东海工业中最大的特色产业。这里是全国闻名的“水晶之都”和全国最大的硅微粉、石英拉管和电光源石英晶体中心。而在农字号产业上,这里是雨润集团的生猪基地,为雨润肉制品提供了70%的原料和半成品;这里有外商独资“洋龙头”36家,浓缩蔬菜、粉丝等为韩国相关速食产品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原料。硅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被称为驱动东海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
“不跟外面比,大家觉得这个‘2’结构工业还不错,两大支柱产业特色鲜明;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东陇海产业带的部署之后,对照‘三沿’战略的要求,对比邻近县市的争先态势,我们的紧迫感比任何时候都强烈———陇海东来第一县,要做龙头,不要做龙尾!”郑平说,东海要强势后发,就必须突破多年来单纯依赖自身资源的思维定势,敢于从零开始,超越资源优势,与周边县市展开全方位竞争。“2”结构的两大支柱产业中,企业数量不少,有的听起来还挺大,现在看看多数是冷门的“小学科”、“小项目”,就算在本领域里称老大,其实规模也有限。因此,东海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2+6”工业,就是在不放松原有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重新打造钢结构、电机、化肥、服装、建材、家具等6个优势板块,作为今后招商引资和培植当地民营企业的重点,着力招引强势大企业上门。
超越资源优势,才发现东海有着更为丰富的“资源”。陇海铁路与连霍高速的过境资源,毗邻连云港港口的交通优势,使东海人自己都觉得天地为之一阔,完全可以大干一场。
超越资源优势,为观念和思维的创新增添了活力。年年招商,为什么大型企业就是落不下脚?理清思路,才发现东海至今没有像样的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设施。2003年以来的招商引资,投资数亿元的热电厂和污水处理厂就要上马了。这样的项目,本身就带来产值、税收和就业机会,更是许多大工业项目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缺资金可以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过去何以总觉得不急?”郑平说,优越的资源条件,有时反而是地方经济开拓进取的框框。省委、省政府提出“三沿”战略后的不长时间,内心真“急”了的东海人憋出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变干部招商为公司招商,东海县与香港投资咨询公司合组招商公司,拿出一部分利益调动市场的力量来为东海招商;县里成立了投资风险担保公司,为投资者分担资金困难;到国家专利局挑选了400多个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专利包装成招商项目,有人投资了便买下专利技术入股。用这种办法,仅1个多月就招来几个很好的项目,其中用稻壳做原料生产的无机材料项目,尚未出产品就被客户定购了100万套,因为东海上了这个项目,北京无机材料研究所居然为了产学研一体化随后搬到东海来了。
“2+6”结构,拓宽了东海决策者的眼界,要在东陇海产业高地上立足,第一要务是把自己的优势放大。对症下药:K9玻璃、石英灯具等过去要到外面买的产品,现在新上了一批延长产业链的制造项目;而“台玻”浮法玻璃、“威泰力进”石英晶体芯片等投资过亿元的大型项目纷纷花落东海,正是因为新的招商机制和招商理念对原有资源优势进行了重新包装整合。在我省东陇海产业带建设的蓝图里,东海的“2+6”工业,必将结出大于“2+6”的累累硕果。记者马健 程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