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8月28日讯 近日,齐鲁工业大学张旭东教授课题组通过材料结构设计和合成技术创新,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相关研究内容与结果近期以邀约后封面形式发表于国际重要杂志《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能源与环境科学》,2014,7,2285)。该杂志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的著名期刊,其影响因子为15.5。
该研究采用纳米生物技术和生物质能热化学转换技术,利用高能生物化合物特异的可调控自组装功能从分子水平上控制磷酸盐纳米颗粒的沉积矿化,并组装成复合体,通过原位复合碳化和晶化热处理,合成了具有量子点纳米结构的LiFePO4/C原位复合正极材料;并通过纳米结构、晶体结构和原位复合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揭示了合成材料的组成、结构对锂离子传导/嵌脱性能和电导率的调控规律。该复合材料因具有高能磷酸键和量子点纳米结构的协同储锂效应,显著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锂离子电池和大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材料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泰山学者岳远征教授团队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
该研究采用纳米生物技术和生物质能热化学转换技术,利用高能生物化合物特异的可调控自组装功能从分子水平上控制磷酸盐纳米颗粒的沉积矿化,并组装成复合体,通过原位复合碳化和晶化热处理,合成了具有量子点纳米结构的LiFePO4/C原位复合正极材料;并通过纳米结构、晶体结构和原位复合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揭示了合成材料的组成、结构对锂离子传导/嵌脱性能和电导率的调控规律。该复合材料因具有高能磷酸键和量子点纳米结构的协同储锂效应,显著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锂离子电池和大容量高功率动力电池材料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泰山学者岳远征教授团队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