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材料科学和材料工业被公认为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新材料对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共同构成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三大支柱,成为产业进步的重要推进力。2000年全球新材料销售额达4000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突破5350亿美元,年均增长6%。
上海历来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从“九五”开始,新材料被列为上海市优先发展的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市经委组织、制定了“九五”、“十五”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计划,编制了《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使上海新材料产业驶上快车道,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上海新材料销售额达30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额的4?5%,初步形成了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有机材料、新型无机材料、复合材料、新型建、纳米材料、新型纺织新材料等全面启动的发展格局。
创新模式 搭建平台
近年来,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始终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中外合资、民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00年全市生产新材料产品的企业701家,从业人员19?06万人,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7?6%。新材料产业的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不仅解决了发展新材料的资金紧缺问题,而且改善了相关企业的股权结构,增加了企业活力,为新材料企业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上海工业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指导思想,集中力量,抓好若干重大项目。2000年度上海市工业重大骨干项目25项,其中新材料相关项目18项,为总数的72%。上海市重点技术改造竣工项目36项,新材料相关项目13项,为总数的36%。
上海工业坚持发展外向型企业,加大外向型经济力度,并把它作为推动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2000年度上海市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自营出口企业57家,其中新材料企业为14家,占总数的25%。
上海新材料产业坚持技术创新,为新材料的开发创造后劲。上海地区的8所相关高校、22家研究院所和企业集团中,建有一大批与新材料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开发中心。据统计,200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1项,与新材料相关的有8项,占总数的26%;当年上海市新产品一等奖9项,与新材料相关的有4项,占总数44%。
“北钢南化”比翼齐飞
上海工业不断更新观念,围绕既定的发展新材料战略目标,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大踏步前进,努力打造位于上海北部的宝钢精品钢基地和位于上海南部的石化化工基地。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为实现“建成我国钢铁精品生产的主要基地和我国钢铁行业新工艺、新准备、新材料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目标,一面不断完善我国钢铁行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宝钢股份公司,另一方面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2001年,历时7年的宝钢股份三期工程全面竣工投产,填补了“无缺陷冷轧汽车面板”、“高档印花彩深板”等国家空白;源源不断地生产国家紧缺的镀锡板、冷轧硅钢片。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多达160多项,其中,属世界领先水平的16项、国内自主开发创新的24项、中外联合开发研究的17项。目前正在筹建世界一流水平的1800多轧机组和5米级宽厚板轧机机组。一钢公司2001年5月15日奠基的不锈钢项目,预计2003年底可建成投产,届时以国际先进的工艺、装备,年产60万吨热轧不锈钢板卷、180万吨热轧碳钢板卷,可改变我国长期依赖进口不锈钢热轧板卷的局面。浦钢与德国克虏伯·蒂森合资的不锈钢工程,一期2001年11月正式投产后,二期工程已动工新建。五钢合金钢模块工程2002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一条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特钢银亮棒材生产线年内也可建成;预计“不锈钢盘条生产线”和“特种之特,精中之精”的钛合金、镍基合金冶炼、精炼改造工程明年均可先后竣工投产。益昌冷轧薄板公司冷连轧机组已完成全面改造。梅山钢铁公司在即将完成的热轧薄板技术改造的同时,正利用宝钢股份二次创新的真空精炼技术,提高钢材的纯净度。
总之,以汽车用钢、造船钢板、管线钢板和集装箱钢板、电工钢、石油管和高压锅炉管和高等级建设用钢为代表的国内最大的精品钢材基地正在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形成,从而为我国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以石油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总投资1500亿元的一期工程,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及异氰酸醋、聚碳酸酯等市场紧缺的合成树脂。现已立项开工和即将立项的项目,主要有三个系列:即中外合资的90万吨乙烯裂解决项目及相关产品、年产16万吨MDI和13万吨TDI等联合异氰酸酯等项目、聚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拜耳一体化化工项目。这些项目采用当今世界一流的工艺和设备,将于2005年年底前竣工投产,以其合理的上下游连接关系,推动全市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化工新材料的发展。二期工程将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实施,重点发展合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当今我国最大的高度综合性石化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石油制品、中间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及塑料制品、合纤原料及合成纤维等四大类60多种产品,通过一、二、三、四期工程的建设,形成800万吨级原油加工和乙烯、聚烯烃、合纤原料的3个百万吨级的生产能力,尤其是2002年6月份竣工投产的四期工程,采用了当今世界“双峰技术”先进工艺,合成树脂专用料比例上升到60%,并且正开发生产世界一流的电缆护套料、高强度薄膜专用料、PE100管道专用料;化纤差别化已达到28%。最终将与上海化工区连成一片,形成占地6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带。
高桥石化也是我国石化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主要生产各类油品及化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精细化工等产品。近几年通过技术改造,也建成了一些有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的石化装置,顺丁橡胶、羧基丁苯胶乳、聚醚、尤其是过氧化二异丙苯等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声誉。
华谊(集团)公司是国内重要的化工企业集团之一,已生产40多个大类的化工原料,其属下的天原集团氯碱公司年产30万吨PVC装置,居国内前列,3F公司的氟树脂、氟橡胶、含氟精细化学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华谊(集团)公司积极参与上海化工区的建设,实现吴泾——漕泾联动后,必将为本市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注入极大的活力。
把握趋势 实现跨越
跨入新世纪,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将进行全面调整。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结构类材料向高强高韧性化、复合化、功能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有些还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超低温、耐腐蚀、抗辐射等性能;功能类材料则向多功能、集成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表面经特殊物理或化学处理的以及低维的材料发展迅速;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按预定性能,在微观、介观和宏观的不同层次上设计,以制取新材料的方法日趋成熟。最终达到新一代材料具有多功能、少污染、低能耗、低成本和长寿命的要求。
上海新材料产业将跟踪国际新材料发展的最新动态,紧紧围绕上海工业建设新高地战略,围绕新材料《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进一步发挥上海优势,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优先支持有产业化前景、技术水平高、应用技术成熟、有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项目。大幅度提高我国新材料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使上海逐步成为我国新材料人才集聚高地,新材料工业生产基地,新材料产品出口基地和新材料创新基地。到2005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2015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250亿元。
从新材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市场与社会需求及我国国情等因素出发,“十五”期间,上海市新材料领域发展重点是:特种钢材、特种金属材料、稀土深加工材料、粉末冶金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优化及其合金材料、工程塑料及合金、有机氟、有机硅、精细化工;高技术玻璃、人工晶体、现代陶瓷、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超细粉末、仿生材料、交通用复合材料、高分子化学建材等。
与时俱进,抓紧发展新材料产业。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这是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实现新材料跨越式发展,真正把上海建成世界一流新材料精品基地。
上海历来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从“九五”开始,新材料被列为上海市优先发展的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市经委组织、制定了“九五”、“十五”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计划,编制了《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使上海新材料产业驶上快车道,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上海新材料销售额达30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额的4?5%,初步形成了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有机材料、新型无机材料、复合材料、新型建、纳米材料、新型纺织新材料等全面启动的发展格局。
创新模式 搭建平台
近年来,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始终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中外合资、民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00年全市生产新材料产品的企业701家,从业人员19?06万人,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7?6%。新材料产业的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不仅解决了发展新材料的资金紧缺问题,而且改善了相关企业的股权结构,增加了企业活力,为新材料企业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上海工业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指导思想,集中力量,抓好若干重大项目。2000年度上海市工业重大骨干项目25项,其中新材料相关项目18项,为总数的72%。上海市重点技术改造竣工项目36项,新材料相关项目13项,为总数的36%。
上海工业坚持发展外向型企业,加大外向型经济力度,并把它作为推动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2000年度上海市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自营出口企业57家,其中新材料企业为14家,占总数的25%。
上海新材料产业坚持技术创新,为新材料的开发创造后劲。上海地区的8所相关高校、22家研究院所和企业集团中,建有一大批与新材料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开发中心。据统计,200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1项,与新材料相关的有8项,占总数的26%;当年上海市新产品一等奖9项,与新材料相关的有4项,占总数44%。
“北钢南化”比翼齐飞
上海工业不断更新观念,围绕既定的发展新材料战略目标,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大踏步前进,努力打造位于上海北部的宝钢精品钢基地和位于上海南部的石化化工基地。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为实现“建成我国钢铁精品生产的主要基地和我国钢铁行业新工艺、新准备、新材料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目标,一面不断完善我国钢铁行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宝钢股份公司,另一方面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2001年,历时7年的宝钢股份三期工程全面竣工投产,填补了“无缺陷冷轧汽车面板”、“高档印花彩深板”等国家空白;源源不断地生产国家紧缺的镀锡板、冷轧硅钢片。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多达160多项,其中,属世界领先水平的16项、国内自主开发创新的24项、中外联合开发研究的17项。目前正在筹建世界一流水平的1800多轧机组和5米级宽厚板轧机机组。一钢公司2001年5月15日奠基的不锈钢项目,预计2003年底可建成投产,届时以国际先进的工艺、装备,年产60万吨热轧不锈钢板卷、180万吨热轧碳钢板卷,可改变我国长期依赖进口不锈钢热轧板卷的局面。浦钢与德国克虏伯·蒂森合资的不锈钢工程,一期2001年11月正式投产后,二期工程已动工新建。五钢合金钢模块工程2002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一条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特钢银亮棒材生产线年内也可建成;预计“不锈钢盘条生产线”和“特种之特,精中之精”的钛合金、镍基合金冶炼、精炼改造工程明年均可先后竣工投产。益昌冷轧薄板公司冷连轧机组已完成全面改造。梅山钢铁公司在即将完成的热轧薄板技术改造的同时,正利用宝钢股份二次创新的真空精炼技术,提高钢材的纯净度。
总之,以汽车用钢、造船钢板、管线钢板和集装箱钢板、电工钢、石油管和高压锅炉管和高等级建设用钢为代表的国内最大的精品钢材基地正在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形成,从而为我国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以石油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总投资1500亿元的一期工程,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及异氰酸醋、聚碳酸酯等市场紧缺的合成树脂。现已立项开工和即将立项的项目,主要有三个系列:即中外合资的90万吨乙烯裂解决项目及相关产品、年产16万吨MDI和13万吨TDI等联合异氰酸酯等项目、聚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拜耳一体化化工项目。这些项目采用当今世界一流的工艺和设备,将于2005年年底前竣工投产,以其合理的上下游连接关系,推动全市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化工新材料的发展。二期工程将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实施,重点发展合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当今我国最大的高度综合性石化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石油制品、中间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及塑料制品、合纤原料及合成纤维等四大类60多种产品,通过一、二、三、四期工程的建设,形成800万吨级原油加工和乙烯、聚烯烃、合纤原料的3个百万吨级的生产能力,尤其是2002年6月份竣工投产的四期工程,采用了当今世界“双峰技术”先进工艺,合成树脂专用料比例上升到60%,并且正开发生产世界一流的电缆护套料、高强度薄膜专用料、PE100管道专用料;化纤差别化已达到28%。最终将与上海化工区连成一片,形成占地6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带。
高桥石化也是我国石化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主要生产各类油品及化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精细化工等产品。近几年通过技术改造,也建成了一些有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的石化装置,顺丁橡胶、羧基丁苯胶乳、聚醚、尤其是过氧化二异丙苯等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声誉。
华谊(集团)公司是国内重要的化工企业集团之一,已生产40多个大类的化工原料,其属下的天原集团氯碱公司年产30万吨PVC装置,居国内前列,3F公司的氟树脂、氟橡胶、含氟精细化学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华谊(集团)公司积极参与上海化工区的建设,实现吴泾——漕泾联动后,必将为本市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注入极大的活力。
把握趋势 实现跨越
跨入新世纪,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将进行全面调整。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结构类材料向高强高韧性化、复合化、功能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有些还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超低温、耐腐蚀、抗辐射等性能;功能类材料则向多功能、集成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表面经特殊物理或化学处理的以及低维的材料发展迅速;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按预定性能,在微观、介观和宏观的不同层次上设计,以制取新材料的方法日趋成熟。最终达到新一代材料具有多功能、少污染、低能耗、低成本和长寿命的要求。
上海新材料产业将跟踪国际新材料发展的最新动态,紧紧围绕上海工业建设新高地战略,围绕新材料《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进一步发挥上海优势,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优先支持有产业化前景、技术水平高、应用技术成熟、有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项目。大幅度提高我国新材料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使上海逐步成为我国新材料人才集聚高地,新材料工业生产基地,新材料产品出口基地和新材料创新基地。到2005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2015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250亿元。
从新材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市场与社会需求及我国国情等因素出发,“十五”期间,上海市新材料领域发展重点是:特种钢材、特种金属材料、稀土深加工材料、粉末冶金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优化及其合金材料、工程塑料及合金、有机氟、有机硅、精细化工;高技术玻璃、人工晶体、现代陶瓷、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超细粉末、仿生材料、交通用复合材料、高分子化学建材等。
与时俱进,抓紧发展新材料产业。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这是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实现新材料跨越式发展,真正把上海建成世界一流新材料精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