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取得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重要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报

[导读]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采用无溶剂法以纳米二元金属氧化物(ZnSnO3)为前驱体,原位生长金属有机骨架ZIF-8制备Sn@C复合材料。新的合成方法保证了复合材料中锡纳米颗粒的高度分散,发达的孔隙结构和高氮含量可有效缓解在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并提高电导率。

中国粉体网讯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陆安慧课题组最近创新性地提出,采用无溶剂法以纳米二元金属氧化物(ZnSnO3)为前驱体,原位生长金属有机骨架ZIF-8制备Sn@C复合材料。根据软硬酸碱理论,2-甲基咪唑作为交界碱优先与交界酸Zn2+结合生成ZIF-8,后续的热解过程使ZIF-8转变为含氮的导电炭网络,ZnSnO3炭热还原为纳米锡颗粒和单质锌,单质锌由于熔点较低在高温下动态挥发创造出丰富的孔隙,有利于离子和电子的传输。


制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兼备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锡基材料由于其高比容量,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可以替代传统石墨负极的材料。但充放电过程中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极粉化和颗粒团聚,从而导致容量迅速衰减和低的电导率。发展有效的电极材料制备方法,提高复合电极材料导电性是提高锡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关键。


新的合成方法保证了复合材料中锡纳米颗粒的高度分散,发达的孔隙结构和高氮含量可有效缓解在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并提高电导率。电池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制备的Sn@C复合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1321 mA h g-1,首次库伦效率高达80.1%。循环150次后容量保持为901 mA h g-1。此外,这种合成方法可以扩展到制备其他材料,同样展现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推荐1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