魄力无穷的新材料产业


来源:

标签新材料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以新材料的突破为时代标志的,从石器的打制、铁器的制造,到机械的应用、晶体的出现,使人类不但脱离野蛮时代、进入工业时代,而且迎来信息时代。当今,新材料研发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构成了21世纪最重要、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每个部门,渗入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倍受科技界的推崇和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世界新材料领域发展前景

  所谓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专家估计,世界新材料数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的明显特点是: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和低成本。世界各国在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按结构、功能和应用划分,目前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电子信息材料指获取、传输、转换、存储、显示或控制电子信息所需要的材料。如半导体材料,目前第一代半导体材料8英寸(200mm)单晶硅,在新技术推动下到2010年直径将达到18英寸(450mm);第二代半导体材料Ⅲ-V族化合物,如GaAs,因电子迁移率快、禁带宽而成为移动电话、光纤通讯的主要材料,正被广泛开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将是禁带更宽的SiC及金刚石,可在高温条件下应用。光电子材料因为光子运动速度高、容量大、不受电磁干扰、无电阻热,今后必将得到更大发展,它包括激光材料、变频晶体、非线性光学晶体、红外探测材料、半导体光电子材料、记录材料、敏感材料及光纤。信息显示材料也为人们所关注,主要有集成电路用高纯试剂与光剂胶、彩色荧光粉、液晶显示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等。

  2.生物材料包括医用生物材料、仿生材料和生物模拟。医用生物材料是指通过组织工程、生长因子、DNA和自组装技术,生产出人类的各种器官。仿生材料是通过深入研究现有生物体和生物现象而模仿生物特性制造出的新材料。生物模拟是指工业生产中通过模拟生物的化合作用,生产出各种新材料,如通过高效催化剂完成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变成碳水化合物,生产出人类吃的粮食、蔬菜。

  3.纳米材料是指在原子或分子尺度上制造出来的具有奇异功能的新型材料。今后纳米材料研发热点,将是纳米半导体阵列和纳米线,纳米显示材料和纳米紫外光源材料,用于高密度存储的纳米材料,纳米结构的封装材料、太阳能转换材料、高性能环境友好的纳米滤膜、自组装功能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及纳米传感材料、器件等。科技界普遍认为,纳米科技将导致下一代工业革命的到来,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科学技术最为活跃的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有可能对原子、分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进行组合,制造出形形色色、千恣百态的新材料,这必将导致世界上物质材料的极大丰富。

  4.新能源材料如燃料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镍氢动力电池及再生能源、贮能、节能材料。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它的电极材料是关键,今后会有很大发展。再生能源材料,包括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热能的光伏转换材料,有效利用风能、潮汐能、海水温差、地热能与核能的相关材料。贮能材料,主要指贮氢材料和高密度蓄电池,其中金属间化合物作为贮氢材料已基本成熟,并试用于汽车燃料;最近发现的纳米碳管贮氢量高质轻,很有发展前景。节能材料,如超导体中的YBaCuO(薄膜、块体)、BiSrCaCuO(带、线材),一些研发成果已接近实用状态,到2010年可望实现产业化。

  5.智能材料指可以对外界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并发生相应变化的材料。比如随气流的变化,飞机机翼、汽车车身可相应改变外形以减少阻力,既节省能耗,又提高安全度。智能材料还能实现自检测、自恢复或自修复,以延长机械寿命和提高安全度。

  6.高性能结构材料指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耐腐蚀、抗磨损的结构材料。如碳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钛及钛铝中间化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

  7.新型功能材料如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以及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导电高分子,铁磁高分子,光学高分子材料等。

  目前,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谁掌握了新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据报道,2003年全球新材料销售总额已高达4700多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会突破535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专家预测,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制品的全球销售收入,到2010年将达800亿美元;全球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产值,到2010年将达83亿美元;世界超导材料销售额,到2010年将达600-900亿美元。《世界半导体市场统计》(WSTS)发表的资料称,2003年世界半导体销售额为1635亿美元,增长率为16.6%,2004年将增长19.2%,2005年将增长2.6%。美国科学基金会预测,未来10年,全球纳米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

  发达国家清楚地看到了新材料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和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纷纷制定出相关战略计划并投入巨资进行开发。以纳米技术开发为例,美国政府为抢占纳米技术战略高地,专门制定了“国家纳米计划”,纳米研发投入逐年大幅增加,2004财政年度预算达8.5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0%,计划到2010年培养80万纳米科技人才。日本从2001年起实施为期7年的“纳米材料工程”计划,设立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每年投资额达50亿日元,并在新出台的5年“科技基本计划”中,将纳米技术列入研究开发重点,最近日本还成立了有268家大型企业参加的纳米技术商务推进协会,以促进纳米技术研究成果尽早产业化。德国早在1994年就启动了为期10年的跨世纪“国家级材料研究计划”,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新材料制备、加工和应用三个方面确保国际领先地位。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制定“国家纳米计划”,现有1000家公司,30所大学和7个研究机构在积极开展纳米技术应用研究工作。法国政府近年对纳米技术的支持有增无减,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实施“国家纳米科技投资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5000万欧元用于纳米科学基础研究,建立5个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微米和纳米研究网络”项目,促进纳米技术研究成果向中小企业与新兴企业转化。欧盟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今年初提出要着力推动十大新材料研究领域纳米生物技术、催化剂、光学材料和光电材料、有机电子学和光电学、磁性材料、仿生学、超导体、复合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智能纺织原料。欧盟在纳米技术上累计投资已超过6.71亿欧元,占整个投资计划总额的44%。此外,各国制定的新材料计划还有;美国的未来工业材料计划、光电子计划、光伏计划、下一代光源计划等;日本的21世纪之光计划、超级钢铁材料开发计划等;欧盟的COST计划,第六个框架计划等。

  我国新材料领域发展计划与方向

  我国政府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指定了一批新材料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规划了一批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建设基地,特别是在国家先后出台的一些重大科技开发和产业化计划中,均把新材料列为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在国家的重大科技计划中,与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相关的有:

  863计划,是国家的中长期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其中的7个高技术研究领域中,新材料研发被作为重点之一。国家在“863”计划中陆续拿出22.5亿元专门用于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十五”期间,863计划新材料领域设立了三个主题,一是光电子材料及器件主题:解决若干关键光电子材料、器件和模块规模化生产技术,重点开发超高亮度显示材料与器件,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光存储材料与器件,高灵敏度的光传感材料等,第一批课题安排了64个项目,二是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功能材料及相关技术,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提升相关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引导并促进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群自勺形成,重点开发超导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能量转换和储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信息功能陶瓷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第一批课题安排了66个项目,三是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主题:以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及其先进制备、成形与加工技术,重点开发轻质、高强度的结构材料,第一批课题安排了45个项目。去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又公布了第二批课题的项目申请指南和公开招标公告。

  973计划,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选择的30个重大课题中有7个与材料有直接关系,包括改造传统材料产业涉及的基础问题;发展高技术新材料涉及的基础问题;材料设计、制备、成型、改性及使用中的基础问题。

  火炬计划(促进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指导性开发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均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高附加值、节能降耗、有利环境保护以及出口创汇的各类新材料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列入优先支持范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为支持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而设立的专项基金,它大力支持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特别是具有新思想,新方法以及可能产生新成果的材料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研究课题,与材料有关的约占四分之一。目前,已建和在建的150个重点实验室中,有关材料工艺、组织、结构、表征与测试的达35个,超过总数的1/5。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技部于2002年8月正式启动了“西部新材料行动”计划,主要内容为:整合国家和地方资源,强化东西部联动,攻克一批制约西部新材料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建设一批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凝聚和培养一批致力于西部新材料事业的人才,形成若干个有西部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行业,促进西部地区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家在“十五”期间决定安排2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有西部特色的新材料产业。

  为推动新材料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计委)从2000年起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任务是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材料。特别是要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满足特殊需要且需求量较大、效益显著、实现产业化基础较好的新材料。专项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支持创新、发展产业”的原则,采用分步实施、滚动安排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专项中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采用专家评选与招标相结合的办法,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专项每年都发布内容不同的项目公告,确定本年度的投资开发重点。项目申报单位可通过本地主管部门或计划部门向国家发改委申报。

  从去年开始,我国启动了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的研究与制订,在所设立的20个战略专题中,与材料科技密切相关的有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战略高技术问题、国防科技问题,基础科学问题等7个专题。围绕这些专题,科技部组织力量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不久前专门召开了“我国材料领域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验收会。专家组建议将前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和“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两个专题中采用,并纳入我国材料领域“十一五”规划中;专家组认为,后一课题分析了我国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已建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成功经验与不足、重点地区材料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针对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发新材料的现状,从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实际出发,业内人士建议我国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突出重点,强化投资,加大发展力度,重点瞄准六大方向:1)电子信息材料:尽快开发和生产大直径硅片、大容量光纤、传感器敏感材料,改变大量依赖进口局面。大力发展高性能磁记录和光记录材料、微玻介质陶瓷材料、彩色感光材料、新型发光材料、晶体材料、稀土永磁材料;2)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开发碳纤维制品、高等级人造金刚石、高级功能填料、高耐久钢材、防腐涂料、高级反光材料等;3)先进陶瓷材料重点开发和生产新型功能陶瓷,如电容器陶瓷、半导电陶瓷和光学陶瓷等;4)特种玻璃材料:重点发展玻璃纤维及玻璃钢制品、建筑装饰用玻璃、艺术品及功能玻璃(如微晶玻璃)等;5)高分子材料:发展聚酯切片、聚丙烯丝束、醋酸纤维、特种塑料(如工程塑料)等产品,开发以人工脏器为重点的生物医学技术材料等;6)新型金属材料如金属玻璃、金属微晶材料、超细粉金属材料等。鉴于新材料发展日新月异,在新材料研究开发方面应进行超前技术储备,如在非平衡态材料、低维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代表新材料最新发展方向的领域,进行前期研究开发。

  我国投资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与重点地区

  为了加大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科技部近年先后在湖南长沙、浙江宁波、江苏江阴等地建立起9个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如去年5月在山东淄博建立的基地,将有机高分子新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性能隔热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稀土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去年7月在马鞍山市建立的基地,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50亿元,促进新材料成果的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到2007年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将达150亿元。去年底,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在山东莱芜市揭牌,其高效能轿车用水雾化钢铁粉末生产技术、陶瓷复合刀具生产技术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现在已有28个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在西部地区的西安、柳州、攀枝花,科技部分别批准建立了3个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位于西安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的基地占地370亩,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环境与能源新材料、光电子材料,同时创建新材料专业孵化器。柳州的基地将重点发展铟、锌、锡、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及竹浆新材料、汽车新材料与零部件。到2006年底,将建成1-2个国家级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初步建成4大产业基地。今年初,科技部正式批准在北京中关村永丰建设全国第9个“国家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国家还先后批准在各地兴建了一批颇具规模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如去年6月在广东佛山正式启动的“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计划投入10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学新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陶瓷材料、涂料与特种化学品、光电子信息材料和高性能金属材料6大产业,预计2010年基本建成。去年底,科技部同意在山东青岛建立“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特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新型生物材料、能源环境材料等6个领域的产业,培育10个年产值5亿至10亿元的重点新材料企业;“十五”期间研发和引进100项重大新材料成果来基地转化;到200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天津于2002年底开工建设大型新材料产业基地――“天津国际新材料园”,协议落户企业将超过200家,计划6年内实现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为了促进新材料产品的出口,去年底,我国规模最大的新材料生产出口基地――方大新材料科技园在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动工兴建,计划总投资12亿元,到2004年底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销售约45亿元。

  我国在新材料领域与国外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去年7月,由日、韩、美三国联合投资的大型化学新材料项目――当今世界单体规模最大、年产6万吨的共聚甲醛生产装置在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兴建,投资总额达14亿美元,预计2004年底竣工,2005年投入试运行。共聚甲醛类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IT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和日用品生产,我国年需求量超过15万吨,长期依赖进口。去年10月,国际材料技术促进中心在北京成立,这是在我国科技部和商务部支持下,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我国材料领域创办的第一个国际组织。中心将利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国际网络资源,为中国材料企业走出国门和引进先进技术提供绿色通道,并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材料工业方面的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

  有些地方在兴办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筹集所需建设资金,还以专业性产业基金的模式运作。成立了专门面向新材料产业的投资公司,如前几年成立的“创新新材料投资有限公司”,由多家创业投资机构和大型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北京新材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近年来,新材料产业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大力扶持下,正成为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如北京市在稀土永磁、人工晶体、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开发,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北京的新材料高科技企业现已发展到780多家,年销售收入突破170亿元,其中有上市公司7家,主营收入共达2863亿元,争利润3.16亿元。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和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联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内从事新材料及相关产业研发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于去年6月共同发起组建了“中关村新材料产业联盟”。中国非金属矿工业(集团)总公司和澳门恒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还于去年6月签署协议,确定双方共同投资20多亿元,在朝阳区中关村电子城科技园内兴建“中材新材料科技园”,计划占地1000亩,将主要从事制造和研发集成电路材料、微电子光电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预计2004年实现销售额20亿元,2006年完成整个园区建设。北京市近年出台的新材料基地发展规划提出:到2005年,北京新材料产品总体水平要达到国际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水平,50%以上成为国内名牌产品:到2010年,北京新材料产品总体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末水平,5个领域在国际上领先;在产业基础方面,2005年要建成大型企业集团12个,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0个,名牌企业10家;2010年建立大型企业集团17个,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0个,名牌企业20家,到2010年基本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上海的新材料产业由于外部环境优越,近年发展也很快,总产值目前已超过450亿元。未来10年内,上海市将投入约2000亿元巨资,精心打造国内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推出合成树脂、纤维等8大类产品,含氟新材料等7项产业化项目,化学合成全生物降解材料等6项重点研发项目,形成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格局。

  广东深圳目前共有新材料企业40多家,可充电电池及相关材料产业在全国领先,新型电池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上5家大型锂离子电池企业中深圳就占了2家;在高分子材料(硅橡胶、热收缩材料)、复合材料(镀膜材料、人造金刚石及硬质合金)、先进陶瓷材料(压电陶瓷、结构陶瓷、信息陶瓷)、纳米材料等方面,深圳也打下了较好基础,有机硅橡胶产量、太阳能产品的出口均列全国首位。预计到2005年,深圳新材料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西部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部新材料科技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新材料产业也取得良好发展。如甘肃地区启动了国家级兰、白、金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和国家兰州石化新材料基地建设,基地包含6项国家863科研攻关项目和几十个省级科研攻关项目,初步投入科研经费达16亿元,年总产值已达100亿元,规划到2007增加到210亿元。在四川绵阳地区,由于新材料领域智力密集度高,科研基础条件具有优势,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基础研究、开发、产业化3个层次的发展格局。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态环保、高性能结构三大新材料领域,到2005年新材料产业资源基本实现整合,培育出一批具有导向性的新材料研发生产优势企业群体;到2010年建成川西北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和创新基地主要经济指标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到2005年突破销售收入5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在国家大力推动下,新材料产业正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和投资热土。在我国新材料领域,一些重大共性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一大批新材料孵化器与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益的提高。如锂离子电池产业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超过140%,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光伏产量已超过15MW,跻身世界光伏10强之列,未来2-3年,中国光伏产业将跨入世界前5强。2003年我国钕铁硼磁材产量已达950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0.1%。专家预测到2008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有可能形成一个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大市场,到2010年,我国光电子产品年产值可达2000元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0%;到2010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可达5.4万吨,产值31亿美元,年均增长60%,远超过世界23%的年均增长速度。
推荐1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