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材料产业05年发展战略


来源:

标签新材料
2005年,纳米技术将在半导体芯片、光学新材料、医学领域获得快速发展。

    上海社科院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课题组的报告认为,总体来看,当前全球纳米技术仍然处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换阶段,离真正商业化、产业化还有相当距离。这一领域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本国各自进行研究阶段,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不明显。

    美国在纳米计算机装置、纳米光学器件、纳米生物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近几年,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成为美国纳米技术研究的新热点。

    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将13亿欧元专门用于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以知识为基础的多功能材料、新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

    日本在纳米管制备技术、碳纳米管应用、纳米计测仪及超导材料、不锈钢材料等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俄罗斯新材料的研究方向是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具体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高纯度材料以及生物、超导和纳米材料,发展战略为优先发展纳米材料,近年来俄罗斯的医用碳材料发展迅速。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视野下的新材料领域,其本质就是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不断强化,中国制造业高速成长和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再就是对中国的技术和贸易壁垒不断花样翻新,以及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表现就是,国际材料巨头开始了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而在与国际巨头的较量与合作中,磁性材料、能源材料、人工晶体等领域中,一大批中国本土的材料企业开始崛起并对全球的产业布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国外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名目繁多,几乎涉及了我国各个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国外对环保和人类健康更为关注,对制造产品与材料也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由此对于中国制造业及相关的材料行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现在的技术壁垒已经从对产品的性能、质量等进行限制,扩展到了对产品的主要构成材料或元素构成与含量,以及产品生产、报废、回收的全过程的监管。我国材料行业(包括废旧材料回收)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

    2005年,国际新材料巨头在中国的竞争以及中国新材料企业的成长将继续在中国交互作用,共同促进中国新材料产业的成长并对中国制造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而国际市场技术壁垒的强化也将反过来促进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