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前瞻


来源:

标签新材料
编者按:2005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即将在上海举办,作为中国新材料业界的品牌性盛会,在其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之后,第三届又将关注哪些内容?今年的亮点将体现在哪些方面?为此,记者走访了研讨会组委会,以期在会议召开之前,让大家能够全方位地观览本次盛会。

承上启下 确定未来产业方向

记者:在经历了紧张而周密的准备之后,第三届(2005)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将会议主题确定为“制造业需求引导下的新材料产业”,请您谈谈确定这一主题的背景?

组委会:这是结合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具体特点确定下来的。2005年对于中国新材料产业来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国家“十五”863和科技攻关以及其他与材料相关的计划和项目,通过各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实施,在很多产品和关键材料的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需要与社会和产业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相关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探讨过程中,在国家未来的战略部署中,新材料产业中哪些领域将成为重点支持方向,哪些领域将受到限制和制约,这对于大家来说,依然是一个谜。“2005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新材料产业来说,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大会报告和分会报告的邀请过程中,组委会特意邀请了参与制定相关规划的主管领导和专家,他们对于相关领域的思考,从某种意义说,实际上也代表了这些规划讨论过程中,大家的思考和意见。其次,作为现代制造业的上游产业和基础,新材料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中国粗加工和组装型制造业资本积累的完成及其丰厚利润时代的渐去,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下,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的时代必将到来。应该说,新材料产业将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市场机遇。然而,这一历史性的市场机遇,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抓得住的,国内企业应该清醒地看到,伴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趋势的不断加速,国际材料巨头在中国的投资和生产也在不断扩大,中国材料业界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和残酷。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应该做出怎样的转变,去应对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企业如何掌握国际竞争规则,进入国际企业供应链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在本次研讨会报告的设计过程中,这也是组委会下功夫邀请的一个内容。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代表们将得到许多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在其他材料领域的会议中,所得不到的。

龙头引领 把握未来产业技术

记者:2005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除了为参会代表提供您所说的产业发展方向方面的信息外,还将为大家提供怎样的信息?

组委会: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自开始筹备时起,就将会议的宗旨确定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推进上下游产业结合”。既然要推动产业发展,它就应该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创新和市场。因此,我们每年的会议都会围绕着产业发展技术和下游客户方面做足文章。在本次研讨会的组织中,我们下大力气邀请的演讲专家包括两方面人员,即:知名专家和龙头企业负责人。知名专家就不用说了,国内很多会议都会这么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所关注的方向,往往是技术创新比较活跃的领域和有可能实现突破的方向。尽管如此,仅仅有知名专家还不够,通过对产业发展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龙头企业是产业创新的倡导者和真正实施者。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在研讨会报告的邀请过程中,特意邀请了材料领域的国际巨头,让他们来谈新材料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新材料产业的机遇,这对于国内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发展方向的选择是非常有帮助的,它对于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确定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部分企业还将在报告中谈及其在华的整体布局,这对于材料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都是非常有用的信息。企业可以根据跨国公司的布局情况,做其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或者设法进入采购体系中,加盟其供应链管理。而新材料产业的主管部门则可以通过了解国际巨头的布局信息,为地区招商引资做出更优选择。此外,本次会议还在邀请下游龙头企业的报告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因为客户的需求,将决定着材料企业的命运,所以了解客户需求,掌握客户信息,是企业抓住客户的第一步。同时,有些下游客户虽然不直接生产材料,但他们对于材料的研究也是非常领先的。像英特尔公司,他们虽然是做封装的企业,但是,他们对于封装材料方面的研究,同样会推动封装材料的发展。

上下联动 商务合作无处不在

记者:作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专业记者,我们曾经参加过很多材料领域的会议,我们发现,现在的会议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专业的会议越具有吸引力,而相反,综合性的会议对大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却定位为综合性的会议,您认为它的生命力在什么地方?

组委会:你的问题提的很好,这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从目前产业发展的状况来说,的确是越专业的会议越好做,也越具有吸引力。但这并不能说明综合性的会议就不需要了。新材料产业因为涉及领域比较宽广,可能会涉及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所以,不同领域的人员聚在一起,有可能会发现共同语言不多。但是,有一点不要忘记,商务活动无处不在。正因为新材料产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宽广,所以,有时候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企业间的商务与合作会出人意料地产生。这一点在我们举办的前几次会议中,是时有发生的。比如说,一个做纳米氧化物的企业,在我们的会议中找到了做塑料添加剂的企业,用了纳米氧化物使得添加剂的品质更加出众。当然,我们在组织会议时,也会着重在商业合作方面下一番功夫。比如在去年研讨会商务论坛中做供应链管理报告的美国AFS公司,当时就是带着3000万美元的订单来参加会议的。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研讨会的平台,能够采购到中国优质的汽车零部件,或者其他的锻铸件材料甚至是科研信息,只要他们觉得是有用的,他们会帮助研发单位实现产业化。所有参加过去年商务论坛的人,都觉得那次会议非常值得,他们所得到的信息是目前国内其他会议中所无法得到的。会后,很多企业特意去美国拜访AFS公司,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事实上,每次会议中,我们都会邀请到这样的企业参会,但由于事先企业不让透露他们的采购信息,所以组委会只能保持沉默,但是只要你的产品优秀,你又能够利用会议,做好充分的展示工作,商机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强强联合  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记者:我们注意到本次会议标明了众多的协办和承办单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组委会: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接着你上一个问题进行回答。虽然我们觉得新材料领域中,综合性的会议是不缺少的,但是,我们依然要在专业领域做出文章来。因此,我们在组织每次会议时,会根据产业发展的热点及举办地的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业论坛进行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研讨和交流。但是,由于能力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领域都是专长,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组织专业论坛时,就采取了选择国内外最优的资源进行合作的原则。今年的研讨会协办机构有美国西缇埃国际管理科技集团(CTI-International)、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会、日本IMAGINE组织、日本TIC株式会社、国家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材料专项办公室、上海东华大学等单位,他们都拿出了自己单位最优的资源来协助研讨会的举办。随着研讨会知名度的提高和整体定位准确的提升,不断有新的机构与我们产生相应的合作。在今年研讨会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试探性地将会议的组织工作向中华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进行了汇报,立刻得到积极反响,其秘书长吴晓燕女士在亲笔信中表示:“经过研读,感到此次研讨会选题准确,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升级与换代。对我国纺织服装业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商会的推荐下,我们找到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协会等单位,同样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我国纺织业对外谈判的主要负责人高勇先生还接受了本次会议的邀请,将在大会中做“中国纺织业现状分析及进出口中应注意的问题”的报告。这些,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让我们更加努力工作的鞭策和鼓舞。

记者:据说本次研讨会已经是第三届了,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前两届的情况。

组委会:“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是由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上海新材料协会、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三家联合发起主办的,这一研讨会在最初策划时,就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材料业界知名专家和优秀企业家们的大力支持。当时,我们就将努力的目标设定在国内新材料领域中的权威会议和品牌会议。三年来,我们朝着这一目标在不断努力地奋斗着。三届研讨会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在于:紧抓时代脉搏,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新材料产业的商务机会。

    2003年第一届研讨会是在上海举办,当时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一方面材料界的跨国巨头纷纷寻找介入中国新材料产业的机会,国际采购商盯紧中国这块市场;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若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介入国际的产业供应链,针对这些问题与要求,组委会将此研讨会主题定为“寻求国际对话的突破口”,当时美国通用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韩国SK集团、日本钢管(NKK)等100多位国外企业代表以及宝钢公司、中铝公司、安泰科技公司等200多位国内企业代表参加了此届研讨会。

    2004年第二届研讨会主题是“循环型社会中的材料产业”。当时的背景为:原油、矿石等各种基础资源价格大幅上涨,一方面材料企业感到了强大的成本危机,另一方面国际上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法案出台,对制造业要求提高,使得材料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被挤压掉。在这种情况下,研讨会将循环经济的理念第一次引入到新材料产业,将会议的主题定位于“循环型社会中的材料产业”,深入探讨了材料产业在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的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届研讨会参会代表达到800多人,国外机构代表300多人。康明斯引擎(CUMMING ENGINE),亚洲铸件(ASIA FORGING COMPANY),台湾金属工业发展中心,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DEPHI等几十家国际机构及跨国公司均派出了高管层参加会议。今年,因为是异地办会,所以我们在会议规模上会有所控制,但我们的目标依然是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所以我们在会议的专业化、商务化、服务性方面将做得更加精致。

京沪结盟 优势资源层层叠加

记者:为什么“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要在北京与上海两个城市间轮流举办,这种联合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

组委会:此研讨会的组织实施单位结合了北京、上海两区域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在资源互补、区域辐射上有很好的体现。北京是环渤海经济发展区域重要城市,其在新材料领域具有全国各省市无可比拟的强大科技资源优势,无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还是两院院士、科研成果均居全国首位。随着中国新材料各领域不断进入产业规模化生产期,北京更多的新材料领域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极有可能向外转移。目前,北京绝大多数的新材料科技成果都在外溢辐射,大量转化到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北京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规划,也将对国内其他地区材料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跨国公司在这里的产业投资及产业布局非常关键,其周边市场活跃,新材料产业发展异常迅速,上海的产业发展状况对于长三角甚至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布局均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综合这两个城市的特色,在研讨会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彼此的互动与协调,扬长避短,从过去的研讨会效果来看,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今年的研讨会在围绕新材料产业中的热点问题与区域发展特色设立了三个专业论坛:“新材料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在纺纤领域的应用”、“‘十一五’上海市新材料发展战略和区域联动发展思路”。

    随着世界集成电路制造及封装产业生产不断向成本低廉的国家转移,此次大会专门设立了“新材料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专业论坛。此论坛将通过对封装产业的价值链分析,预测封装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新材料的需求,以此帮助相关材料企业把握市场商机。“新材料、新技术在纺纤领域的应用”专业论坛,在分析了2005中国纺织行业风起云涌之现状后,讨论焦点定于探讨中国纺织及服装企业如何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进入高端产品市场,将切实推进中国纺织行业的升级。此论坛的核心议题将宏观与微观结合,既有对中国化纤产品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预测,又有对引领纺织行业潮流的弹性材料、功能纤维前沿话题的探讨。“‘十一五’上海市新材料发展战略和区域联动发展思路”专业论坛将集中讨论在“十一五”期间,上海新材料产业如何布局与规划,同时分析,周边地区与企业如何与上海实现产业对接,在这一阶段把握产业布局新走势等内容。

后记:距离“2005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召开的时间已不足一个月了,研讨会的各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组织实施中。在采访组委会代表的过程中,询问会议组织及报名情况的电话频频响起,据悉,许多电话是材料企业打来的。作为新材料业界的一场盛会,其组织者接受采访时,也显出了因压力与辛劳所引起的疲惫和倦意,我们能够猜测出,为了组织好本次会议他们所付出的精力和辛苦。在此,我们祝愿本次盛会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绽放在上海的六月,如往昔精彩,但是赏不同的风景。
推荐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