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工业发展较快,仍需加快步伐


来源:中国粉末冶金网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200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讲话时指出:中国制造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绿色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就如何借制造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东风,进一步推动我国粉末冶金工业发展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粉末冶金协会理事长、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建民。

    粉末冶金在我国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崔建民向记者介绍说,一般俗称的铁粉,其准确的名称应为钢铁粉末。粉末冶金材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在汽车、航天、军工等产业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而且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产品上也大量应用。我国现在生产钢铁粉末主要有四种方法:雾化法、还原法、电解法和羰基法。羰基法可以得到纳米级粉末,纯度很高、成本也很高,主要用于军工领域;电解法几乎可以制取所有的金属粉末,杂质少、纯度高,多用于化工领域;还原法和雾化法是目前较为经济和产量较大的钢铁粉末制取方法,被广泛用于机械制造业中大批量的零部件生产。

    近年来,我国粉末冶金制品行业发展较快,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年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钢铁粉末的产量也在逐年递增,2004年全国产量为13万吨, 2005年计划产量15万吨,较上年增长15.5%。粉末冶金制品的最大用户是汽车制造业,上世纪90年代我国平均每辆卡车粉末冶金制品用量只有2千克至 3千克,产品品种也以套筒类含油轴承件为主;而目前每辆车的用量已达到5千克左右,产品品种也转向以结构件为主。动力转向机阀套、机油转子等一批代表性结构件的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粉末冶金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崔建民说,虽然我国粉末冶金工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资料显示,北美市场2003年金属粉末产量已达到51.7万吨, 2008年将达到65.7万吨。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量占其粉末冶金制品总产量的绝大多数,如美国占70%,欧洲为80%,而我国目前尚不足40%。欧洲平均每辆汽车的粉末冶金制品使用量是14千克,日本为16千克,美国已达到18千克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可能达到22千克,而我国目前平均每辆汽车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量却只有5千克左右。如果按年产500万辆车计算,我国全年汽车零件用钢铁粉末约2.5万吨左右,如果我国每辆汽车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量达到欧洲水平,加上保有量汽车粉末冶金零件的更换,那么仅此一项的钢铁粉末就需要近10万吨/年。

    加速我国粉末冶金工业发展应关注的相关问题

    崔建民认为,我国粉末冶金技术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起步并不算晚,但发展的不够快,不仅在数量上有待提高,在品种和质量上也需要改进,如粉末性能有待提高,压缩性、化学成分需要改进,品种规格和牌号要进一步丰富,品质一致性相对较差的问题要尽快解决,特别是要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上下功夫,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

    他还认为,发展粉末冶金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问题。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几所院校设有粉末冶金专业,这对于推动和促进一门新兴产业的人才储备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原来条块分离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原机械行业院校均没有粉末冶金专业,造成机械行业大部技术骨干不了解粉末冶金技术,影响了粉末冶金制品在机械行业的推广应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机械类院校才陆续开设了粉末冶金课程,但学时普遍不够,有的仅仅是作为知识性介绍。

    其二是要走出去,引进来。国内粉末冶金行业要加大与国际同行业的交流,以推动国内粉末冶金工业的发展。

    其三是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新兴产业的粉末冶金技术。如多年来我国一直从国外大量进口含MnS的预合金化易切削钢粉和低合金钢粉,水雾化铁粉生产企业开发和推广应用上述预合金化钢粉责无旁贷,但政府应有相关政策支持。

    崔建民还向记者介绍了莱钢粉末冶金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公司拥有还原制粉和水雾化制粉两条生产线,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成果产业化基地”,2004年他们生产了水雾化和还原法钢铁粉末3万吨,占国内钢铁粉末总产量23%。目前,该公司可向市场提供4类14个牌号的水雾化合金钢粉、扩散型合金钢粉和纯铁粉,以及15个牌号的还原铁粉。2005年,莱钢粉末冶金公司计划生产各类钢铁粉末4万吨,在国内市场所占的比重将上升到26.66%。
推荐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