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新材料领域继续保持在全国研发中心的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在稀土永磁、人工晶体、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依托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每年涌现出一批新材料高科技企业,目前已有7家高科技上市公司,居全国之首,新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在20%,形成一定产业规模。2001年,全市新材料企业约有780多家,销售总收入约170亿元,其中中关村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691家,销售总收入116亿元,区外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近100余家,销售总收入50多亿元。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及技术是近年来国际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热点和前沿,北京市科委自“九五”期间就将纳米材料确定为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根据北京地区的科技优势和首都经济发展特点,按照“加强应用技术开发,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组织开展了“纳米粉体制备及应用技术”、“功能纳米材料在建材工业中的应用”、“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开发研究”、“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技术开发”等项目的研究,开发出一大批纳米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在建材、化工、纺织、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型高科技纳米科技企业。
近年来,市科委组织北京地区主要的研究机构和骨干企业开展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如“表面纳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非晶、纳米晶制品及产业化研究“等,这些项目结合国家科技部“863”、“科技攻关”等计划项目,大大提升了北京地区纳米科技领域的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分别组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了以超重力、超分散和超临界技术为代表的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平台,成为我国纳米制备技术的主要创新及推广基地;钢铁研究总院和安泰科技股份公司组建了“钢研-安泰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我国金属纳米材料研究及产业化方面的主要研发基地;北京科技大学与其他院校、企业合作组建了“北京表面纳米科技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面向产业的新型表面技术,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目前,北京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纳米科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地区,正在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首都纳米科技创新体系,在技术研发方面,正在组建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纳米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在产业方面,正在形成以中关村永丰科技产业基地为中心的纳米科技产业基地。
稀土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机械等领域,而且其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其产量与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球钕铁硼市场增长率在15—25%之间,我国作为稀土大国,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稀土永磁材料方面,北京是国内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中科院物理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研究单位和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石景山区京磁技术公司、北京清华银纳高科技发展公司、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骨干企业。虽然北京在研究开发上与国际水平同步,但是主导产品是中低挡产品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为了支持企业在高档产品上参与国际竞争, 2001年,北京市科委依托中科三环,组织了由中科三环,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安泰科技等产学研组成的强大的攻关团队,投入950万科技经费,在高档和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中试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开展了技术攻关。集成产学研的优势,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北京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科三环是国内稀土永磁钕铁硼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其稀土永磁钕铁硼材料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是国际稀土永磁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通过两年时间攻关,中科三环的“高档钕铁硼N50系列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已成功开发了N50、N48、N45等系列高档产品,并实现了高档次钕铁硼产品的产业化,在昌平开发区建立了中高档稀土永磁钕铁硼产业化基地 ---国家863稀土材料成果转化基地。通过此项目的实施使我国钕铁硼产品档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入应用产品的国际主体市场,进一步提高了北京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大学研制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永磁材料-钕铁氮材料,是我国新材料领域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项发明,为了加快这项成果的转化,市科委组织北京大学开展“新一代稀土永磁钕铁氮12相的中试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并以此技术为核心组建了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望在2002年年底实现钕铁氮磁粉的中试生产的开发,向产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及技术是近年来国际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热点和前沿,北京市科委自“九五”期间就将纳米材料确定为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根据北京地区的科技优势和首都经济发展特点,按照“加强应用技术开发,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组织开展了“纳米粉体制备及应用技术”、“功能纳米材料在建材工业中的应用”、“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开发研究”、“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技术开发”等项目的研究,开发出一大批纳米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在建材、化工、纺织、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型高科技纳米科技企业。
近年来,市科委组织北京地区主要的研究机构和骨干企业开展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如“表面纳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非晶、纳米晶制品及产业化研究“等,这些项目结合国家科技部“863”、“科技攻关”等计划项目,大大提升了北京地区纳米科技领域的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分别组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了以超重力、超分散和超临界技术为代表的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平台,成为我国纳米制备技术的主要创新及推广基地;钢铁研究总院和安泰科技股份公司组建了“钢研-安泰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我国金属纳米材料研究及产业化方面的主要研发基地;北京科技大学与其他院校、企业合作组建了“北京表面纳米科技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面向产业的新型表面技术,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目前,北京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纳米科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地区,正在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首都纳米科技创新体系,在技术研发方面,正在组建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纳米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在产业方面,正在形成以中关村永丰科技产业基地为中心的纳米科技产业基地。
稀土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机械等领域,而且其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其产量与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球钕铁硼市场增长率在15—25%之间,我国作为稀土大国,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稀土永磁材料方面,北京是国内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中科院物理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研究单位和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石景山区京磁技术公司、北京清华银纳高科技发展公司、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骨干企业。虽然北京在研究开发上与国际水平同步,但是主导产品是中低挡产品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为了支持企业在高档产品上参与国际竞争, 2001年,北京市科委依托中科三环,组织了由中科三环,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安泰科技等产学研组成的强大的攻关团队,投入950万科技经费,在高档和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中试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开展了技术攻关。集成产学研的优势,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北京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科三环是国内稀土永磁钕铁硼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其稀土永磁钕铁硼材料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是国际稀土永磁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通过两年时间攻关,中科三环的“高档钕铁硼N50系列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已成功开发了N50、N48、N45等系列高档产品,并实现了高档次钕铁硼产品的产业化,在昌平开发区建立了中高档稀土永磁钕铁硼产业化基地 ---国家863稀土材料成果转化基地。通过此项目的实施使我国钕铁硼产品档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入应用产品的国际主体市场,进一步提高了北京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大学研制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永磁材料-钕铁氮材料,是我国新材料领域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项发明,为了加快这项成果的转化,市科委组织北京大学开展“新一代稀土永磁钕铁氮12相的中试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并以此技术为核心组建了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望在2002年年底实现钕铁氮磁粉的中试生产的开发,向产业化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