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国外企业纷纷宣布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


来源:高工锂电

[导读]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技术的制高点,当下国际车企和电池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并不断取得新突破。

近日,Solid Power、Quantum Scape、丰田这3家国外企业纷纷宣布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并公布其最新生产或量产计划。


在电池技术上,在能量密度、快充、续航等方面已有所突破;装车配套上,Solid Power正与多家汽车制造商接洽,Quantum Scape或“绑定”大众。


时间进程上,他们将在2021/2022年进入试制或投入市场阶段,在2025年前后实现量产。


在资金环节,Solid Power、Quantum Scape均获得资本青睐,其中大众投资的Quantum Scape已上市,日本政府也可能砸数千亿日元资助日企研发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技术的制高点,当下国际车企和电池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并不断取得新突破。


高工锂电获悉,2020年以来,辉能、卫蓝、SES、三星SDI、Solid Power、Quantum Scape等国内外固态电池企业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并在产能规划、装车配套及融资等多领域加速布局,提前抢占固态电池市场高地。


Solid Power


12月10日,美国固态电池初创企业Solid Power表示,2022年初将开始测试用于汽车生产的固态电池。


今年第二季度,Solid Power开始在其科罗拉多工厂的一条试点线生产电芯。首席执行官道格·坎贝尔表示,其第一代电芯可容纳的能量已经比现今电动车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多出15%至20%。


坎贝尔表示,Solid Power正与八家汽车制造商进行接洽,但要等到技术有进一步的进展时才能签署供应合同。若与汽车公司达成了广泛合作,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到2025年。


据悉,Solid Power已进行2600万美元的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福特、现代风投部门。福特已与Solid Power共同研发下一代电动汽车开发固态电池(ASSB),此外Solid Power还与宝马达成了一份联合开发协议。


今年10月,Solid Power宣布生产和交付其第一代2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20Wh/kg。Solid Power已与战略合作伙伴进行了产品验证,并证实具备规模量产的可能性,准备2021年投放市场,2026年应用于汽车领域。


Quantum Scape


12月8日,美国固态电池开发商Quantum Scape公布了其最新固态电池性能数据。


其体积能量密度超过每升1000Wh时,是目前特斯拉Model 3电池的4倍。它能提供380至500wh/kg的能量,当前特斯拉电池大约能提供260wh/kg的能量。


充电与续航方面,可15分钟内充满80%的电量,800次充电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它还能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80%,搭载在续航里程为300英里(482.8公里)甚至更远续航的车辆上时,正常使用寿命将达到12年左右。


该公司估计,建造第一家电池厂将耗资16亿美元。这款新型的固态电池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11月底,Quantum Scape在纽交所上市,其最大的股东是大众汽车。今年6月,大众对其追加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亿元)的投资。顺理成章,大众或将成为Quantum Scape固态电池的第一个主机厂客户。


丰田


外媒消息,丰田将于2021年推出固态电池技术,以及搭载该电池的试制车。


据悉,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是锂离子电池的2-3倍,并且具备重量轻、寿命长、安全性高等特点。


此外,可10分钟充满电,是当今锂离子电池所需时间的三分之一;充电一次可行驶310英里(500公里),相同条件下是目前搭载锂离子电池车辆的2倍。


丰田表示,将在2025年正式量产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汽车,且这种电池在使用30年之后依然能保持90%以上的性能。


丰田早在2008年与英国固态电池初创企业Ilika合作,于2017年开始研究固态电池,2019年初又与松下合资加速布局,目前在固态电池领域拥有超过1000项专利。


丰田尚未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推出全电动汽车。今年早些时候,丰田宣布了一款即将上市的新型全电动SUV,并表示这是他们电动汽车的“第一步”。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星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8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