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尚早 半固态电池锂和碳纳米管用量增加


来源:同顺深研所

[导读]  2021年1月9日,蔚来在成都举办2020NIODay,在会上正式发布了蔚来智能电动旗舰轿车ET7,新车使用了激光雷达等新一代自动驾驶技术以及150kWh半固态电池包等技术。

依据电解质分类﹐锂电池可分为液态、固态,其中固态电池可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


与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


1、续航高,能量密度可以达到传统锂电池两倍左右;


2、重量轻;


3、安全性更高,固态电解质不可燃、不挥发、不腐蚀、不漏液,高温下不会起火;


4、寿命长,固态电池在理想状态下,充电循环次数可达45000次左右。




中泰证券认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尚早。全固态电池在技术、工艺和成本上均存在一系列难题,技术指标在实验室条件下扔处于不稳定状态,距离商业化尚早。



1、技术


全固态电池目前在循环寿命、快充性能、界面阻抗上尚不达标。循环寿命上看,目前很多实验室产品循环次数只有300-500次,QUANTUM SCAPE产品的循环次数也只有800次; 由于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较低,全固态电池目前无法实现快充;由于电解质是固态的,且正负极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率高达10%+,界面阻抗问题难以解决。


2、加工工艺难度大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对生产环境要求苛刻、需隔绝水和氧气,加工工艺和大规模量产技术尚未解决。


3、生产成本高


固态电池生产成本多为生产过程成本。根据国际新能源网,与锂离子电池(过程成本仅为 20-30%)相比,固态电池生产过程成本占比超50%;银碳层大规模生产所需的贵金属纳米银成本较高。


4、全球进展


总体还处于试制阶段。国际上看,日本车企技术规划及应用进度较快,其中丰田已经对外展示了处于试制阶段的固态电池样品。中国企业大多仍处于规划布局阶段。国内上看,部分中国车企发布了明确应用固态电池的规划,但占比较小。与传统车企相比﹐以蔚来为代表的中国新兴造车势力,在固态电池的布局上则上更为积极。



半固态电池锂和碳纳米管用量增加


ET7将要搭载的150度电池包为半固态电池。中泰证券认为,由于半固态电池仍有液态电解液﹐无固固界面阻抗问题,因而快充、膨胀等技术问题都可以解决。只要固态电解质的量产工艺和成本问题解决,半固态商业化或加速。


半固态电池配方基本沿袭现有材料体系,锂和碳纳米管等用量会增加:


1、正极


超高镍,基本沿袭现有正极材料体系;


2、负极


硅碳负极需要预锂化补锂,根据amprius数据,预锂化需要补锂约35%。另外,因硅导电性不足﹐还需添加碳纳米管。


3、电解液


固液电解质+原位聚合技术,主要用来提高安全性、抑制硅碳负极膨胀。电解质还是液态那些成分(溶剂+6F+添加剂),原位聚合是种工艺技术,通过原位聚合形成的凝胶聚合物将液体目定在想要的位置,电解液和聚合物单体先进入正负电极表面及里面颗粒上进行聚合,膨胀的时候有凝胶强度,这样可以抑制硅负极和高镍正极膨胀。


4、隔膜


仍然需要,但涂覆技术可能会有变化。


中泰证券认为未来几年,ET7等优质供给不断加速推向市场,全球电动化加速。汽车行业面临着百年变局,国内供应链有望在这一轮电动和智能化浪潮中全面崛起,重点配置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核心资产。另外,市场担忧的全固态电池距离商业化尚早,而半固态电池基本沿袭现有材料体系,且对锂、硅碳负极和碳纳米管的需求会增加。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星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