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石墨烯前沿综述精选


来源:中国粉体网   黑金

[导读]  近期石墨烯前沿综述精选。

中国粉体网讯


中山大学《Adv. Mater. Interfaces》:超柔,介电和热稳定的氮化硼-石墨烯氟化物杂化膜,可实现高效的热管理


氮化硼纳米片(BNNS)作为一种重要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面内导热系数(TC)和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高含量BNNS薄膜的脆性和低强度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中山大学Wangkang Qiu等研究人员提出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为骨架,通过真空辅助过滤(VAF)制备了包含具有相似声子振动特性和固有高TC的二维剥离石墨烯氟化片(GFS)和BNNS的致密层状薄膜。


用标准的过滤造纸工艺制造了填充有氮化硼纳米片和氟化石墨烯片的柔性杂化膜。良好的声子光谱匹配和强大的氢键作用改善了杂化填料的功能特性,并促进了多种协同机制。杂化膜在LED热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证明了电子冷却的可行性。


山西大学:利用OAT法实现超高垂直石墨烯薄膜生长


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陈旭远教授带领的团队在三维竖直石墨烯制备及储能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陈旭远团队开发了一种氧辅助“修正”(OAT)工艺以消除过密的石墨烯片层,阻止片层随时间增长而聚集,克服了生长过程中竖直石墨烯厚度饱和的现象。



未聚合的竖直石墨烯:(a)结构示意图 (b)表层电势分布 (c)截面图

聚合后的竖直石墨烯:(d)结构示意图 (e)表层电势分布 (f)截面图

图片来源: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


陈旭远团队利用这种方法合成了高达80微米的超高竖直石墨烯,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获得了241.35mF cm–2的面积比电容,展现出了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及储能能力。值得注意的是,80微米的高度并非该合成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大值,通过氧辅助“修正”工艺可以获得任意高度的竖直石墨烯。这项工作对于高负载竖直石墨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IC兼容的制造工艺和出色的储能能力使得OAT竖直石墨烯在集成芯片、器件领域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中国科大实现二维石墨烯室温铁磁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闫文盛研究组与副研究员孙治湖合作,通过磁性金属原子精确可控掺杂策略,实现二维石墨烯的室温铁磁性。


该研究组利用两步浸渍—热解的方法,在氮原子辅助下,将钴原子掺杂在石墨烯晶格中,样品在室温下饱和磁化强度为0.11emu/g,居里温度达到400K。通过同步辐射软、硬X射线谱学技术和多种X射线谱学解析方法,研究人员证实样品中的钴是以平面四边形四氮化钴结构单元原子级分散于石墨烯晶格中的,排除了磁性起源于钴相关第二相的可能,四氮化钴结构单元是室温铁磁性的主要来源。


MOF石墨烯水凝胶可调异质结构:高效水氧化的高活性电催化剂


通过调整纳米结构的形状和尺寸来暴露金属有机骨架(MOF)的表面状态,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增强其功能。日前,印度瓜瓦哈蒂理工学院K. Anki Reddy和Uday Narayan Maiti教授,以及韩国科学技术学院Youngtak Oh教授团队采用高度可扩展的“水凝胶-有机界面扩散”驱动方法,通过具有良好结构控制的多孔石墨烯水凝胶框架,可以直接生长金属-有机框架(MOF)纳米晶体。


曹原连发《Nature》:魔角石墨烯再次突破


2021年4月1日,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曹原(通讯兼第一作者)&Pablo Jarillo-Herrero等研究者,使用同时的热力学和输运测量,研究了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MATBG)的破缺对称性的多体基态及其非平凡拓扑结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人类无论在有无磁场下,更接近于理解MATBG拓扑带相互作用的统一框架。


4月7日,曹原再发Nature论文,是关于魔角石墨烯中的Pomeranchuk效应的熵证据。当前相关态的杂化特性和能量尺度的大分离对于双层扭曲石墨烯中相关态的热力学和输运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太原理工:氧化石墨烯N掺杂碳纳米管嵌入FeCo纳米用于锌空气电池


太原理工大学Xiaoqiong Hao(第一作者)等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新颖的方法来制备具有特定结构的NPC / FeCo @ NCNT,其中将FeCo NPs嵌入NPC涂层的竹状NCNT中。FeCo NPs与碳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N和P共掺杂碳结构的存在被证明是提高NPC / FeCo @ NCNT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此外,NPC / FeCo @ NCNT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可以改善液体和全固态锌空气电池的性能。


苏大:垂直石墨烯载体提高金属钠电池柔性基质的亲钠性和导电性


苏州大学孙靖宇与刘忠范等研究人员公开一种利用多层垂直石墨烯(VG)载体和Co纳米粒子/N掺杂碳修饰剂的柔性CC作为熔融Na注入的创新主体(Co-VG/CC)。


结果表明,衍生的Na @ Co-VG / CC电极有效地抑制了枝晶的形成,从而在对称电池配置中产生了有希望的电化学性能(在5.0 mAh cm -2下以5.0 mA cm-2的高速率运行280 h,在3.0 mA cm-2时可提供6.0 mAh cm-2的高容量持续1000小时,并保持长达2000小时的超长寿命)。同时,组装好的柔性Na金属电池充满电可以持续工作120小时,代表实际储能应用中的巨大进步。


ACS Nano:三维石墨烯又玩出新高度!


韩国仁川大学Ho Seon Ahn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石墨烯片在过热液体-蒸汽界面的自组装行为,制备大规模的3D石墨烯网络。这种多孔网络的结构形态可以通过控制蒸发速率、目标衬底的表面温度和释放的胶体量来改变。另外,这种自组装3D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和力学性能。该制备方法可以直接用于石墨烯基材料的大规模生产。


重庆大学徐朝和团队:石墨烯量子点增强镍基层状双氢氧化物氧析出催化活性


重庆大学徐朝和课题组从优化界面电子结构角度出发,并在早期发展的的“胶体粒子辅助溶剂热法”合成石墨烯复合凝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以“静电吸附作用”合成电催化剂的新方法,成功地将石墨烯量子点负载到镍基LDHs上,开发了一系列镍基LDHs@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纳米片阵列结构作为高性能的氧电催化剂,在大幅改善氧析出催化活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可充电锌-空气电池性能的提升。


信息来源:石墨烯联盟、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水凝胶、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分析与应用、能源学人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黑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7

作者:黑金

总阅读量:1348748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