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领域都有哪些院士?


来源:中国粉体网   黑金

[导读]  石墨烯领域都有哪些院士?

中国粉体网讯  随着我国石墨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国家的政策性支持,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到石墨烯的研究中来。石墨烯领域都有哪些院士呢?


刘忠范院士




1983年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1984年留学日本,1990年获东京大学博士,1991-1993年东京大学和国立分子科学研究所博士后。1993年6月回北京大学任教,同年晋升教授。1993年获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1994年获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受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首批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杰出人才,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石墨烯等纳米碳材料研究,在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化学气相沉积生长方法研究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和引领性的工作,是国际著名石墨烯专家。发表学术论文64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0余项。曾任国家攀登计划(B)、973计划、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界面纳米工程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2008、2017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016年获日本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年会LectureshipAward和北京大学方正教师特别奖,2017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获ACSNANOLectureshipAward,2020年获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2021年获“第八届纳米研究奖”。


成会明院士




成会明,炭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10月生于四川省巴中市,籍贯四川省蓬安县。198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工系,1987年、1992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先进炭材料的研究。提出了浮动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非金属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碳纳米管等方法,促进了碳纳米管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模板导向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出石墨烯三维网络结构材料、毫米级单晶石墨烯,发展了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技术。提出了可高效储能的层次孔材料设计和电化学电位调控的思路,制备出一系列新型能量转化与储存材料。研制出块体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批量应用于多项重点工程。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国碳学会CharlesE.Pettinos奖等。


刘云圻院士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云圻院士主要从事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包括π-共轭小分子、高分子和石墨烯;以及这些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和分子器件。总结发展了高性能分子材料的设计思想,提出了性能调控的新方法,发现扩展π体系是实现高迁移率的重要途径,合成了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型π共轭分子材料。首次提出了液态铜催化剂生长石墨烯的概念,获得了高质量单晶石墨烯;制备了第一个氮掺杂的石墨烯,实现了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调控;开拓了在介电层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新方法。揭示了界面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发了新的溶液法加工技术,实现了器件的多功能化,扩展了分子器件的应用范围。


俞大鹏院士




长期致力于人工微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物性及器件效应研究,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港合作研究基金、973等国家科研任务,在半导体纳米线材料研究领域做出了一些开创性和系统深入的学术贡献。


研究方向:


1.功能纳米结构制备与纳米加工:主要涉及各种功能准一维纳米结构(如纳米管、半导体纳米线)制备,可控制生长与掺杂研究;纳米结构的显微结构、生长机理与生长动力学研究;利用纳米加工技术(离子束、电子束)和扫描探针技术(SPM)制备纳米结构、纳米器件;


2.低维物理与纳米器件研究:探索与低维尺度相关联的基本物理问题:研究单根半导体纳米线(管)的量子输运性能;尺寸限制效应;场发射特性;发光谱特性;掺杂对纳米结构物理性能的影响;利用这些功能纳米管、纳米线制备纳米器件等。


3.电子显微学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研究:电子显微学在材料物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低维材料(薄膜、量子阱、纳米结构)研究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本实验室利用现代电子显微学的各种手段,如衍射术(高空间分辨,及各种分析方法,如EDS、PEELs)等,对低维材料,如纳米材料、半导体量子阱、超导薄膜、发光薄膜材料等进行解剖,研究其微观结构,揭示其生长机制,并探索材料显微结构与物理性能的关系。


薛群基院士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材料结构与性能、特别是摩擦表面和界面的研究,80年代初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润滑失效机理,80年代中期建立了固体润滑材料实验室(兰州),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材料摩擦化学的基础研究,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高技术领域用特种润滑材料和防护材料的合成、制备、表征,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他和团队做出的基础研究工作和应用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并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又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并在海工装备和材料损伤与防护、流体减阻及海洋防污材料和技术方面做出了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2017年6月3日,由石墨烯产业技术创立战略联盟组织,并由六位院士等担任顾问团的“石墨烯防腐应用推进工作组”在北京成立。在该工作组成立会议上,工程院院士薛群基指出:“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对安全和海洋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应结合各方面力量,把石墨烯重防腐涂料产业做大做好。”


张锦院士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他长期在纳米碳材料的物理化学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坚持探索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材料的结构控制生长规律,发展纳米材料结构与物性的谱学表征方法,通过催化剂的设计,突破了碳纳米管结构控制与高效生长的难题,推动了我国纳米碳材料基础研究的进步。


目前,张锦教授在Nature和Nat.Mater.等刊物已发表论文260余篇,论文他引12450余次,授权专利30余项,已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北京大学“十佳”导师等奖励。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小结


石墨烯集透光性好、导热系数高、电子迁移率高、电阻率低、机械强度高等多种优异性能于一身,在电子学、光学、磁学、生物医学、催化、储能和传感器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而巨大的应用潜能,是主导未来高科技竞争的超级材料,被称为“黑金”、“新材料之王”。国内投身于石墨烯的研究的学者很多,以上所列院士只是一小部分。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从发现到大规模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扎扎实实的不懈努力和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


信息来源: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深圳湾论坛、北京大学新闻网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黑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6

作者:黑金

总阅读量:1348674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