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细碳酸钙母粒在贵州研制成功


来源:

标签碳酸钙
近日,一种采用微细碳酸钙母粒生产的新型微地膜在山东、云南和贵州等地投入生产使用。这种新型微地膜的厚度为0.004~0.006mm,达到或超过国标GB13735-1992中0.008mm的要求,而其生产成本又低于现在的超薄地膜。这一技术是由贵州省纳米新材料技术中心研制成功的。

    作为目前国内利用纳米技术研究农用大棚膜的贵州科学院纳米技术新材料工程中心,自2003年开始承担国家“863”项目“复合纳米添加剂在塑料中的应用与开发”。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碳酸钙不仅可作为增量剂,还可成为提高塑料基体材料某些力学性能的改性剂,特别是能使材料的抗冲击韧性得以显著提高。并且,将碳酸钙作为一种有利于环境消纳的功能性助剂添加到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材料及制品中,能使其在消费使用后可迅速回归自然。据该中心副研究员薛涛介绍,考虑到我国农业的发展需求,如果大量的农用薄膜都能采用“复合纳米添加剂”这一技术,将为消除废弃塑料的白色污染作出贡献。

    2004年以来,薛涛和另一项目负责人曾舒与课题组成员们自筹经费,克服了原有条件的制约,首先研制出适用生产这种微细碳酸钙母粒的设备,同时在原有的纳米粉剂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超音速技术对碳酸钙母粒进行了“二次包膜”,从而实现了利用具有增强、增韧高填充超微细(纳米)的碳酸钙母粒直接用于超薄地膜中的目的。

    在贵州科学院主持的成果鉴定会上,专家们认为,该技术在无机刚性粒子增韧理论和界面理论指导下,通过界面设计及优化,采用新的表面改性高填充技术和共混技术,使用70%~75%浓度超微细碳酸钙母粒直接用于超薄地膜中,使获得的聚乙烯微地膜具有增强增韧的功能,在不影响微地膜透光率的条件下,微地膜生产厚度在0.004~0.006mm,添加量可达到10%,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据了解,这种采用微细碳酸钙母粒生产的微地膜比传统地膜节约成本、符合市场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在,该项目产品已在省内外推广使用。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