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胶产业发展乱象待破局


来源:毕鉴挺

[导读]  在“双碳”目标和工业节能的要求下,气凝胶行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亟需更大的产能支撑。

中国粉体网讯  站在国家“双碳”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气凝胶行业一定是大有可为的,但是行业自身的发展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目前,我国气凝胶行业面临的主要是体量不大、技术与投资门槛高、盲目跟风投资、用户认知有待提升等问题,市场也存在不健康的地方。

首先,我国气凝胶材料每年产销量近4万立方米,营业额4亿至5亿元,占绝热材料行业份额不到5‰,在工业高温管道和设备上的应用占比也不到1%。在“双碳”目标和工业节能的要求下,气凝胶行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亟需更大的产能支撑。

但该领域技术和投资门槛高,不是随便做绝热材料和耐火材料企业就能投资进入的。气凝胶材料生产技术是配合航天和军工的需要诞生的,可以借鉴的成熟生产线不多,几乎没有肯转让成套工艺包的。成规模化年产能1万立方米的气凝胶生产线的投资接近3亿元,自动化水平高的要更高投资,投资回收期长,技术与资金都限制了行业快速扩张。

气凝胶产业一方面市场大、有需求,一面门槛高、扩张慢。行业内有多类蹭热度、炒概念、跟风进入的气凝胶项目。这些项目不少都是零技术起步,不做产品也没有生产能力,包装成高科技公司只为融资。这不但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也造成了气凝胶产业混乱的局面。

在市场方面,客户对气凝胶这种新材料认知的局限使气凝胶的推广很困难。有些客户对绝热节能的重要性不够了解,没有意识到绝热节能是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最有效手段;有些客户的保温材料是劳务公司采购的,认为反正绝热材料是耗材,能用的情况下尽可能选便宜的。企业受限于造价,无法更多关注能耗,使得气凝胶不被普遍认可。而且,业主即使了解气凝胶材料,在采购部门低价中标的规则下,优质达标的气凝胶也敌不过“非标品”。

针对市场现状,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气凝胶分会在2020年召开的第一届产业大会上,确立“技术创新发展、市场健康发展、产投融合发展”的目标。为落实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碳达峰”,需要加大气凝胶绝热材料的推广应用,将气凝胶产业做大做强。主要建议如下:

一是在热电、化工、钢铁和水泥等用热体量大、热量损失严重的行业,率先推广应用气凝胶等高性能绝热材料,并逐步大面积推广。

二是更新节能和绝热工程设计和验收标准,提出更高的节能标准来带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是在节能和绝热工程中采用综合评标法等评标方法,不能简单沿用“低价中标”规则,适时调整项目绝热工程的造价体系。

四是匹配专项资金补贴和财税政策鼓励引导气凝胶绝热节能。借鉴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将节能奖励直接补贴到气凝胶材料的应用端。气凝胶材料的应用能够产生长期且巨大节能收益,建议将气凝胶材料的投资用来抵税。

五是结合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做好绝热工程的节能量计量和监测,真实客观评价工程效果,为后续应用推广做好数据支撑。

六是加强气凝胶行业市场监管和认证,杜绝不符合标准的“非标品”,避免在气凝胶市场增长后“李鬼”战胜“李逵”,“劣币”驱逐“良币”。

七是配套一定的资金杠杆,试点使用气凝胶绝热节能材料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依靠我国刚开放的碳交易市场,使气凝胶绝热节能产业做到靠节能量能养活自己,能长期周转,最终实现行业做大做强。(作者系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气凝胶分会副秘书长)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