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由斯坦福大学华人教授崔屹创立的美国Amprius公司宣布,将出货第一批商业化的450Wh/kg锂离子电池单元,据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100%硅纳米线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直接替代了常见的石墨负极材料),也是目前“世界最高密度”的商业化电池单元,将被用在新一代高空伪卫星(HAPS)上。
负极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容量的负极材料可以有效提升全电池能量密度。负极在电池里主要充当怎样的角色呢?锂电池要实现充放电,实际上是电子的嵌入和脱出的过程,负极材料负责在充电过程中起储锂作用,其脱嵌锂电压和比容量对电池能量密度影响较大。优异的负极材料需同时具备低的脱嵌锂电压、高的比容量以及良好的倍率特征和循环性能。
目前,市面上主流锂电池的负极都是采用石墨材料,因为石墨微观下具有层状结构,性能稳定,而且实际比容量密度可以与理论比容量相接近。但经过数十年发展,目前最常用的石墨材料实际比容量已经可以达到360~365mAh/g,十分接近理论比容量(372mAh/g),因而继续改善石墨负极性能对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十分有限。问题是在石墨负极中,存储一个锂离子需要6个碳原子,而每个硅原子却可与4个锂离子结合,可以看出,相同体积的硅负极材料储存的电荷量是石墨负极的10倍,换言之,硅负极能让电池的能量密度直接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较于石墨材料,硅负极材料最大的优点是其理论容量高达4200mAh/g,是传统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而且具有较低的充放电平台;硅负极材料与电解液反应活性低,不容易促使电池内部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持续地生成,相比而言可有效减少电解液的消耗,进而减少容量的损耗。以此为基础,硅负极电池包容量可以一举突破100kW·h,甚至在更远的将来也有希望实现1000kW·h。
同时,硅材料来源广、储量丰富、本身无毒及对环境友好,并且在太阳能领域和半导体产业已得到广泛应用,相关开发技术较为成熟,这将很大程度降低其生产成本。因此,硅负极是行业内公认的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
过去几年受制于产品售价较高及配套产业链不成熟等原因,硅碳负极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随着硅碳负极在消费及动力电池电池中渗透率的提升,硅碳负极需求量有望持续增长。据业内预计,2025年全球硅碳负极需求量有望达到20万吨,较2020年约万吨的需求将有明显提升。考虑到消费用硅碳负极技术较成熟,预计至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50%,对应约7万吨硅碳负极需求;而对于动力用硅碳负极,受益于产业链配套的逐步完善,预计至2025年硅碳负极在圆柱动力电池、方形动力电池中渗透率有望达到35%、20%,对应约13万吨硅碳负极需求。
自2021年以来,特斯拉、比亚迪等企业相继开始量产使用硅碳负极的动力电池产品,部分负极企业也开始投资建设硅碳负极产线,2022年有望成为硅碳负极产业化元年。2022年2月19日,特斯拉宣布1月份已生产出第100万块使用硅基负极的4680电池,同时本季度德州工厂将交付首批搭载4680电池的ModelY。随着4680电池良品率的提升,产品将在特斯拉更多车型中推广,预计2023~2025年特斯拉4680电池需求有望达到58GW·h、99GW·h、128GW·h。
据了解,蔚来预计于今年交付的150kW·h电池包,负极采用了“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技术”,单体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广汽集团搭载海绵硅负极电池技术的AIONLX最高可实现1000km的综合续航能力,其电池组总质量只有690kg、电池组总能量为144.4kW·h;小米在电池的负极添加了纳米级的硅氧化合物,使得其11ultra电池容量高达5000mAh。
宁德时代采用“掺硅补锂”的方式,以提升负极硅的含量,据称其最大续航里程超1000km,并做到20万km零衰减;国轩高科称通过“高克容量硅负极材料和先进的预锂化技术”,也能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拔高到210Wh/kg。据比亚迪旗下电池公司“弗迪电池”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比亚迪在使用硅基材料作为固态电池的负极时,能量密度预计能达到400Wh/kg”。可见,比亚迪也在研发硅负极电池,但是是用于固态电池,只不过固态电池离量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此外,在碳硅负极上已先行布局的上游材料企业中,贝特瑞硅基负极生产线已投产,并已实现了硅碳负极的量产,2020其现有硅碳规划产能为3000吨/年;中科电气对硅基负极材料已进行多年的持续研发投入,对硅碳和硅氧等硅基负极材料技术皆有研究和储备,目前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进行成品试生产;硅宝科技2019年建成的50吨/年硅碳负极中试生产线,产品已通过数家电池厂商测评并实现小批量供货;翔丰华表示,其开发的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处于中试阶段,已具备产业化条件。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文正)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