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华盛顿10月23日电(记者张孟军)清华大学博士生姜开利等人在碳纳米管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他们从碳纳米管成功地“拉出”碳纳米管线。这一成果刊登在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据报道,姜开利等人是从几百微米长的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出”一根纯碳纳米管线。这个过程非常像从蚕茧中抽丝一样,而“蚕茧”就是碳纳米管阵列。他们已拉出30厘米长的碳纳米管线。据他们估计,一平方厘米的这种碳纳米管阵列,可以抽出10米长的纳米管线。
这种碳纳米管线是良好的导电体,他们将这一管线绕在2根金属电极之间,做成碳纳米管灯丝,在两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则碳纳米管线发出白炽光;如果将碳纳米管线平行排列,则构成一个偏振片,可产生偏振光。这种偏振片可以工作在紫外光区域,甚至工作在波长在几十纳米的真空紫外区。
据悉,这种纯碳纳米管线经过热处理,可大大增加其强度,并能将其编织成织物。这些织物能用做防弹背心或耐电磁辐射的材料。
今年30岁的姜开利是清华大学物理系讲师,他们已将这一成果申请了专利。
据报道,姜开利等人是从几百微米长的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出”一根纯碳纳米管线。这个过程非常像从蚕茧中抽丝一样,而“蚕茧”就是碳纳米管阵列。他们已拉出30厘米长的碳纳米管线。据他们估计,一平方厘米的这种碳纳米管阵列,可以抽出10米长的纳米管线。
这种碳纳米管线是良好的导电体,他们将这一管线绕在2根金属电极之间,做成碳纳米管灯丝,在两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则碳纳米管线发出白炽光;如果将碳纳米管线平行排列,则构成一个偏振片,可产生偏振光。这种偏振片可以工作在紫外光区域,甚至工作在波长在几十纳米的真空紫外区。
据悉,这种纯碳纳米管线经过热处理,可大大增加其强度,并能将其编织成织物。这些织物能用做防弹背心或耐电磁辐射的材料。
今年30岁的姜开利是清华大学物理系讲师,他们已将这一成果申请了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