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碳酸钙在塑料产品中的应用


来源:

一、产品概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塑料工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的依赖程度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塑料加工行业更加积极地去寻找和使用各种有效方法和填充材料,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工艺及提高生产效率等目的。重质碳酸钙,就是目前被行业内所最为广泛运用地填充材料之一。

    重质碳酸钙简称重钙,是采用优质的方解石、大理石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白色粉体。其成分主要由98%以上的CaCO3,和少量的MgO、Fe2O3、Al2O3、SiO2等金属化合物构成,不溶于水及乙醇,具有白度高、纯度好、色相柔和、耐热、耐腐蚀、化学成分稳定、价格相对较低等特点,是工业生产上用的最多的无机填料,被广泛运用于塑料、造纸、涂料、油漆、人造地砖、橡胶、建筑用品等领域。

    重质碳酸钙系列产品中,又以天然方解石为原料所加工而成的为最佳,其含钙量极高(99%以上),有害金属化合物含量甚微,因而又被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牙膏、饲料等行业。

    二、产品应用:

    将重质碳酸钙产品填充在塑料制品中能起到一种骨架作用,对塑料制品尺寸的稳定性有很大作用,能提高制品的硬度、耐热性,并可提高制品的表面光泽和表面平整性。由于碳酸钙白度高达90%以上,还可以取代昂贵的白色颜料起到一定的增白作用。

    试验证明,将超细重质碳酸钙制作的填充母粒应用于塑料编织袋,用量可达10%,这种编织袋的有关力学性能超过5%普通填充母粒制备的编织袋,其性能价格比优于普通填充母粒制造的编织袋。因此,碳酸钙填料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非金属矿物附加值,而且也降低了塑料制品的成本,为生产厂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另外,将碳酸钙产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加工后制成颗粒形状用于塑料制品,除降低成本外,还具有以下用途:

    1、塑料制品中加入30%的经特殊处理的碳酸钙填料,可使制品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0%~120%,热塑性、弹性体、韧性达到改性制品的同等水平。

    2、在聚乙烯(PE)农膜中加入碳酸钙、滑石粉等填充料,可使农膜对红外线辐射有良好的阻隔作用,显著提高农膜的使用寿命。

    3、用超细重质碳酸钙填充改性塑料制品制作的汽车部件,其性能达到德国大众汽车VW44045的标准要求。

    4、填充塑料、橡胶共混材料具有高韧性、高刚性、易加工等特性,制作摩托车部件时,在加工和性能上与ABS相似。

    5、填充碳酸钙的即层压板,具有良好的耐冲击、耐热、耐磨蚀等性能,可进行二次加工,用于制造电镀槽、电镀转动滚筒压板板框等。

    6、制作聚氯乙烯(PVC)人造革、地板、地板砖等大量使用碳酸钙填料,可减少增塑剂的损耗。

    三、产品市场及分布: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工业产品的发展,特别是碳酸钙产品被作为优质填充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国内外对碳酸钙产品的需求量可谓与日俱增。据有关数据显示,仅我国塑料加工一个行业,在1996年时需求量为60万吨,2000年达80万吨,至05年底已接近150万吨。另外,再加上矿产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特性,导致当前我国可大量生产加工优质天然方解石矿(重质碳酸钙)的地区已所剩无几。目前我国储量最多,品质最好的方解石矿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百色等地区。

    该地区由于地处山区,信息闭塞,科技水平发展落后,特别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从而导致大量的优质矿产资源至今才被人们所发掘。也正因如此,该地区的天然方解石矿藏储量极大,品质极高,钙含量高达99.8%,白度96~99,杂质含量极低,含硫量甚微,更不含重金属和其它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可广泛运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牙膏、饲料等生产领域。另外,其方解石矿还具有很高的透明度,遮盖率、吸油量、水份、分散性及其他理化性能等指标都处于一流水平,用其产品所生产出的塑料制品在外观及手感度上都将特别好。

    四、结语:

    虽然碳酸钙产品在塑料制品中已显现出用重质碳酸钙取代轻质碳酸钙的趋势。然而,在我国塑料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重质碳酸钙与轻质碳酸钙数量之比仅为1∶1,远未达到国际上的(14~18)∶1的比例标准。因此,我们只要依靠科学,不断摸索,努力提升自身的生产加工工艺、水平,就必将能够更大的发挥重质碳酸钙产品的优势,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推荐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