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动力电池价格战愈演愈烈,降本或成锂电企业胜负手


来源:中国粉体网   乔木

[导读]  随着锂电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降本”成为锂电产业链的主旋律。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锂电产业经历了近三年的疾驰扩张,在2023年降速换挡,驶入新的产业周期。


受前两年扩产潮产能开始密集释放的影响,2023年开年以来,锂电产业逐渐被结构性产能过剩迷雾笼罩。再加上下游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增速减慢、需求趋缓,叠加市场结构转变,消费者将目光投向10-20万元的纯电市场,动力电池价格战愈演愈烈。


在此背景下,“降本”成为锂电产业链的主旋律。


近日,多位产业链人士透露称,为保证市场地位,宁德时代正梳理产线资源,推动降本。该公司正在向车企推广173Ah的VDA规格磷酸铁锂电芯,标配2.2C倍率快充,走大单品路线。“24年中旬有几家车企都会切换到这款产品,电芯价格电芯价格每Wh不超过0.4元人民币,加量不加价,目标就是10-20万元的纯电市场。”有行业知情人士透露,“从上游的布局和材料体系的资源储备来看,当下也只有宁德能把2C电池做到这个价。”


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近日也下发了内部通知,敦促团队继续降本:2023年,采购团队通过层层筛选,去劣存优,充分招标竞价等手段,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当前,采购降本空间依旧巨大。2024年,我们将继续加强非生产性物料的管理和控制,凝心聚力,降本增效。


两大动力电池龙头不约而同地释放出降本增效的消息,预示着动力电池价格战愈演愈烈。


目前,电池在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因此,低成本的动力电池将直接并较大力度地影响新能源车的售价。而动力电池降本主要从材料、

自身技术和制造工艺和装备方面入手。


材料端


2023年锂价下降带动锂电材料价格处于低位,导致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但在经过产能过剩以及电池企业向上游施压之后,材料端的利润已经近乎被吃干抹净。基于此,材料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加快了一体化布局的脚步,保障原材料自产供应,以发挥供应链成本优势。但电池企业单纯靠向产业链上游压低成本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降本需求。


自身技术和制造工艺


降本增效体现在电池上,企业只能通过改变电池结构、创新制造工艺等方式使动力电池达到极致良率、极致成本,满足市场提出的新需求。


46系大圆柱方面,由于结构创新与材料体系能够实现更高效制造、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来满足电动化的需求。据了解,包括宁德时代在内,2023年多家企业均在技术上获得了实质性进展,量产进程不断推进。


此外,蜂巢能源发布的多款自主研发的“短刀+飞叠”电池实现了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性价比的产品优势,以及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的制造优势。


而根据此次消息,比亚迪对电池的降本指标已经重点放在“非生产性物料”,即生产过程不直接构成电池产品,只用于维护、维修、运行设备的物料和服务。


除电池企业外,为降低整车成本,车企也加入动力电池自研行列中来。


2023年12月14日,极氪汽车发布首款自研动力电池“金砖电池”。2023年12月12日,广汽埃安宣布,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投产,并发布了弹匣电池“2.0”新突破——P58微晶超能电池。更早一些时候,长安汽车发布自研电池品牌“金钟罩”,计划将全面覆盖液态电池(包括磷酸铁锂、三元锂)、半固态/固态电池、新型电池领域,并预计到2030年推出8款自研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


装备端


对于装备端而言,装备企业首先需要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实现工艺升级革新,满足在电池结构、形态不断迭代升级的情况下提高电池制造良率的需求设备。智能化、数字化、高效化是目前电池企业建设高端产线的基本要求。“零碳化”则是是在碳足迹追踪要求日益严苛的趋势下,低能耗、高精度、高效率的设备将更具备竞争力。


目前,包括激光、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也纷纷加快布局锂电装备赛道,以提供数智化装备解决方案,在锂电供应链中积极发挥降本增效作用。


结语


锂电产业进入下半场,此次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强推降本,将电池进一步推向0.3元/Wh时代。而随着当前竞争愈发激烈,动力电池公司为攫取市场份额“赔本赚吆喝”也不是不会发生。


参考来源:

1.36氪独家|宁德时代、比亚迪强推降本,动力电池将进入0.3元/Wh时代

2.高工锂电 《下游市场倒逼,锂电产业链“降本”进行时》

3.中国汽车报网 《动力电池:“命脉”之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乔木)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