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高分子功能化药物粉体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中国粉体网   青黎

[导读]  7月3-4日,第六届全国医药粉体制备及物性表征技术高峰论坛,沈阳药科大学唐星教授将作《介孔/高分子功能化药物粉体制备工艺研究》报告。

中国粉体网讯  现代制药粉体工程技术是对药物进行微观组合,充分利用微粉化、复合化、精密化、表面改性及粒子设计技术使药物达到最高水平,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对制药工程来说将是新的技术增长点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材料及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粉体作为普通的原料,其加工处理技术日新月异,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单纯的超细粉碎、分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终端制品性能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求粉体原料具有微纳米级的超细粒度和理想的粒度分布,也对粉体颗粒的成分、结构、形貌及特殊性能提出了日益严苛的要求。尤其是在药品制造方面,对具有缓释、速释、以及肠溶特性的功能化粉体的需求日益高涨。


以固体分散体为例,固体分散体是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高度分散在适宜的固体载体中形成的固体分散体系。固体分散技术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的典型技术之一,已经被研究了很多年。


药物固体分散体的发展依赖于载体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按载体材料和药物分散状态,固体分散体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结晶固体分散体 


1961年,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尿素混合物,提高磺胺噻唑的水溶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1966年,提出固体分散体概念。以甘露醇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系得到建立。上述固体分散体常以尿素及甘露醇为载体材料进行制备,药物以结晶形式被包裹于水溶性载体中,在胃肠道可被充分润湿,溶解后释放出细胶体颗粒,且载体具有一定的增溶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因此,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挥发法制备均一的药物载体溶液,最终获得药物以结晶形式分散于载体之中的固体,相比于粉碎而言,可获得更小的药物粒径,对提高固体药物制剂的质量是一种明显的进步。 


无定形固体分散体 


药物以无定形形态分散于适宜的载体材料。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因其缺乏晶格,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度,达到远高于药物平衡溶解度的超饱和浓度,形成超饱和给药体系。但当无定形固体分散体遇水时,会出现“弹簧-降落伞”现象,即形成药物过饱和溶液之后,药物成核、结晶,此时药物溶解度迅速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制备无定形固体分散体时,加入聚合物高分子材料,与药物结合,包裹药物,防止药物结晶生长,可有效减缓药物结晶的速率,减缓药物溶解度下降的趋势。 


已上市的无定形固体分散体产品中,常用的聚合物载体材料主要包括聚维酮(PV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二醇(PEG)和羟丙基纤维素(HPC)等。此外,多孔辅料,如硅酸铝镁、介孔二氧化硅、多孔淀粉、介孔碳酸镁、羟基磷灰石及蒙脱石等,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大、吸附性强等优点,逐渐成为制备无定形固体分散体的载体。 


含表面活性的固体分散体 


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或以非晶态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为载体,通过增加药物-聚合物的溶解度、非晶态分数、颗粒润湿性和颗粒孔隙率,改善药物稳定性和性能,避免药物再结晶。此外,当联合使用非晶态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时,有助于保护细晶沉淀物不被凝聚成较大的疏水颗粒,有利于药物溶出度及溶解度的增加。常见的表面活性剂的材料如菊粉、泊洛沙姆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 


近年来,新型两亲性聚合物材料用于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报道逐渐增加,如聚乙二醇羟基硬脂酸酯、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和2-甲基丙烯酰乙氧基磷酰胆碱单体与甲基丙烯酸丁酯单体嵌段共聚物等。常见的非晶态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联用的载体如泊洛沙姆-PVP和泊洛沙姆-PEG等。 


缓控释或肠溶固体分散体 


选择水不溶性的载体材料,如缓控释载体材料[乙基纤维素(EC)、羟丙基甲基醋酸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卡波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等]或肠溶性载体材料[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55),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丙烯酸树脂类和羧甲基乙基纤维素(CMEC)等],制备缓控释固体分散体和肠溶性固体分散体。缓控释形固体分散体系,药物分子通常以晶型状态或者无定形状态存在于聚合物网状结构里,药物的溶出须先通过网状结构,肠溶固体分散体,药物释放是利用肠溶载体材料在肠道溶解而实现的。


2024年7月3-4日,中国粉体网以“从粉体技术,论制药工艺”为主题,将在山东的济南中海凯骊酒店举办“第六届全国医药粉体制备及物性表征技术高峰论坛”,届时来自沈阳药科大学唐星教授将作《介孔/高分子功能化药物粉体制备工艺研究》报告,报告主讲人将详述介孔/高分子功能化粉体设计策略,并通过具体工艺实例详解报告主题。




报告人介绍


唐星,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颗粒学会生物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促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Elsevier高被引学者(2014——2020年)。《中草药》、《药物评价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及新型纳米制剂;口服缓控释制剂和难溶性药物制剂;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纵向课题27项。面向企业技术服务、合作开发近百项。提交80项专利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9项,包括1项PCT专利。


资料来源:

1、郑国珍.制药粉体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王敬文等,浅谈药物制剂制备技术助力我国药物制剂创新发展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7

作者:青黎

总阅读量:652427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