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告】北京理工大学杨晓光教授:超充固态电池技术


来源:中国粉体网   苏简

[导读]  中国粉体网将于2024年9月5-6日在常州举办第六届高比能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术大会。

中国粉体网讯  充电焦虑和安全焦虑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难题。传统锂离子电池由于电解液的可挥发性和易燃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固态电池凭借材料的本征安全性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主流路线,但固态电池的倍率性能尤其是快充性能是其重要挑战之一。


超快充固态电池是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充电能量输入的固态电池。超快充特性意味着电池具备较高的充电速率,能够在几分钟内补充大量的行驶里程,极大地缩短了电动车的充电等待时间。


超快充电池的一项关键指标是“4C”。根据业内人士介绍,“C”在电池领域代表着充放电倍率,即充放电电流相对电芯额定容量(Ah) 的倍数。以一块容量为1Ah的电池为例,其用1A的电流充电,在1小时内能够完全充满,则可以说这块电池是1C电池。同理,如果可以用2A的电流充电,其相对1Ah额定容量为其两倍,就可以说这块电池为2C电池,30分钟可以充满。换算可知,4C电池则意味着电池能够在15分钟完全充满。C前面的数字越大,则充放电的速度越快。


在超快充领域,北京理工大学杨晓光教授此前研发了一种热调控极速充电技术,通过一种新颖的自加热结构将电池快速加热至高温充电以消除析锂,通过限制电池在高温的工作时间以控制电池材料的衰减,实现10分钟充入168Wh/kg比能量且循环寿命高达2500次的优异结果。目前,热调控充电的技术路线已被业界接受并逐渐成为快充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在超快充固态电池的研发上,杨晓光教授团队从其关键材料、器件、电芯等方向出发,目前已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针对固态电池相关的技术、材料、市场及产业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粉体网将于2024年9月5-6日在常州举办第六届高比能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术大会。为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开发的企业,科研院校,以及电动车、储能、特种应用等终端企业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届时,北京理工大学杨晓光教授将作题为《超充固态电池技术》的报告,报告将从关键材料、器件、电芯多维度出发,介绍团队在超充固态电池方面的研究进展。



专家简介:

杨晓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省电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动力电池材料-结构-运维的协同设计、仿真与优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国际科学研究合作项目等多项国家与省市级项目,近年来在动力电池快速充电、寿命预测、低温性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Nature、Nature Energy、Joule、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引5000余次,h指数30;研究成果被全球多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其中其研发的极速充电技术入选英国《卫报》评选的“2022年全球十大科学进展”。


参考来源:

Xiao-Guang Yang, et al. Advancements in extreme fast charging to foster sustainable electrification

发展10分钟极速充电技术是实现车辆电动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

超快充电池能解决电动汽车补能难题吗?.新能源汽车报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苏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