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之光!东风汽车即将量产固态电池!


来源:中国粉体网   苏简

[导读]  东风即将量产能量密度350wh/kg的固态电池产品

中国粉体网讯  9 月 23 日,东风汽车品牌秋季发布会暨第九届科技创新周于9月23日-28日在武汉举行,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尤峥在发布会上透露,东风即将量产能量密度350wh/kg的固态电池产品,并将加速自研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50wh/kg。



据了解,自2018年起,东风集团就成立了固态电池项目组,开展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系统技术研究。2019年7月,第一代固态电池系统开发完成。2020年6月,成功开发第一代固态电池系统的整车。2022年1月,由东风集团与赣锋锂业合作开发高比能固态电池,成功在东风E70搭载,与此同时,首批50台车在江西省新余市交付展开示范运营。


东风汽车此前表示,正在研发第二代、第三代固态电池以及自主陶核电芯。今年的北京车展中,东风汽车新一代高比能固态电池亮相。据介绍,其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已开展150万公里示范运营,高比能全固态电池已经试制下线。



近日,东风汽车还展示了新一代固态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285Wh/kg。该电池采用高比能固态电芯,具备高比能和高安全性,并采用CTP构型,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降低了材料成本。此外,沉浸式冷却技术和无线BMS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和可靠性。


电动汽车的价格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尤峥表示,东风汽车本身就是一个亲民品牌,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的价格不会很贵,10万级车型就会搭载固态电池,不会让普罗大众买不起固态电池。东风汽车已经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把固态电池的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维度上,从而服务更广大的消费群体。


除了东风集团,国内许多车企也宣布了固态电池量产的相关消息。一汽集团,已完成20Ah级核心材料电芯开发,目标是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示范运行;上汽集团,宣布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已启动倒计时500天,预计2025年底完工,首阶段产能0.5GWh,能量密度达400Wh/kg以上;长安汽车,计划2025年开始量产,重量能量密度达350~500Wh/kg,2030年实现全面应用;广汽集团表示,已打通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计划2026年搭载于车型,能量密度超400Wh/kg等等。


国内固态电池浪潮不断,国外固态电池也消息涌动,近日,丰田汽车固态电池生产计划已获得日本政府正式批准,并将于2026年正式启动固态电池的生产,其规划是在2030年后实现年产量9GWh的目标。几乎在同一时间,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与美国电池初创公司Factorial Energy合作开发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有望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80%,预计将在2030年前实现量产。


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外企业发力全固态电池不同,国内企业聚焦的主要是被称为过渡技术的半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在短期内能够实现市场化,全固态电池则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从研发到商业化普及还有较长时间,但全固态电池被视作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从消息来看,此次东风集团能量密度350wh/kg的固态电池产品也为半固态电池产品。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大家觉得国外布局的进度很快,我们追不上,其实也没有那么着急。电池技术不是一天就可以被颠覆的,发展固态电池更是欲速则不达,解决问题需要循序渐进。我们首先应重点解决固态电解质的问题,然后解决负极的问题,再解决正极的问题。最开始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能没有想象中高,但是可以聚焦在提高电池安全性、简化热管理上,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在2030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


另外,据相关研究报告信息,自2024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行业出现半固态量产车型上市、半固态电池装车渗透率达1%等边际变化,产业化信号已至。纵观全球,当前日本全固态电池研发较为领先,但我国具备技术路线低风险、“小步快跑”节奏好、产业化条件充沛等优势,有望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下半场胜出。


参考来源:

东风集团、中国经营报、中国科协、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网络公开信息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苏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