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创新发展为客户提供多样的粉体改性材料——访广州哈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凌晖


来源:中国粉体网   留白

[导读]  本次IPIE展会邀请到的是广州哈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凌晖接受采访

中国粉体网讯  IPIE上海国际高端粉体装备与科学仪器展览会于2024年10月29-31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展会是由北京粉体技术协会与柏德英思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与行业资深媒体中国粉体网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的粉体装备与科学仪器行业应用领域的一站式商贸采购与交流平台。展会期间,我们邀请到与会企业做客“对话”栏目,进行视频访谈。本期,我们邀请到的是来自广州哈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凌晖。

 

 

广州哈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凌晖

 

中国粉体网:凌总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广州哈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本次展会带来了哪些产品。

 

凌总:广州哈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哈伯新材料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化工产业链上的重要的服务平台,努力创新,始终以客户利益为核心,以满足客户要求为任务,争取成为“客户的合作伙伴”。我们公司拥有一支从事化工行业多年的精英团队,与全球诸多化学制造商保持着良好的伙伴关系,集成国内外厂商的先进产品和技术,为各行业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配套方案。本次 IPIE展会上,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粉体表面处理剂产品,品种十分丰富,约有几十种。值得一提的是,展会上清华大学的潘教授提到,在国际上,粉体表面处理剂的种类多达几千种,然而在国内,可能仅仅只有十几种。由此可见,目前在这个行业里,可供客户选择的产品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这次带来的产品系列,无疑为客户提供了一个较大的选择范围,比如锂电池添加剂、电池导热胶等产品都在此次展出之列。

 

中国粉体网:贵公司的电池导热胶与市场上的同类型产品相比,其核心优势和独特之处是什么?

 

凌总:与市场上同类型产品相比,我们用于电池导热胶的粉体改性材料有着显著的差异。当前,国内市场上使用的产品大多是德国、日本的改性材料,而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改性材料与德国最好的产品相比,在众多性能方面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动力电池的聚氨酯体系里,这种优势更为突出。德国的产品只能在单个组分里使用,而我们的产品在双组分中都能应用自如。这一特点使得我们产品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性能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

 

中国粉体网:请问贵公司的电池导热胶产品有哪些具体的应用案例能够和我们分享一下?

 

凌总:我们的导热胶产品,尤其是在聚氨酯导热胶系统里面,已经在国内一些头部的电动车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实际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我们产品在这些领域的强大竞争力,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性能。

 

中国粉体网: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贵公司的锂电池添加剂系列产品是否在继续研发升级呢?目前进展如何?

 

凌总:动力电池行业在近几年迎来了飞速发展,这对我们产品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直在对用于导热胶的相关产品进行持续升级。大家都知道,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充电的电流越来越大,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这就对导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会不断提升导热材料的性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除此之外,在硅碳负极上面添加的一些硅粉的表面处理方面,我们也在积极研发相关产品,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后续我们会继续投入资源,不断提高和完善这些产品的性能。

 

中国粉体网:随着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添加剂的需求不断增加,贵公司如何看待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预计市场容量会有怎样的变化?

 

凌总:这几年,整个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大家都有目共睹。汽车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呈现出数倍的增长,这种增长趋势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市场对这个行业的预期也非常乐观,吸引了大量风投资金投入到电池的升级换代相关领域。基于这些情况,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市场容量将会呈现翻倍增长的态势。这种增长趋势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会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粉体网:感谢凌总接受我们的采访。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留白)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