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现已成为以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前沿探索、强激光科技装置建设、激光与光电子系统开拓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空间激光与时频技术、信息光学、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特种玻璃与光纤研究中心自成立伊始,始终专注新型激光材料与核心器件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主要研究领域为激光玻璃与特种玻璃、激光光纤与特种光纤、超连续谱激光器、以及玻璃与光纤的构效关系等。
▲ 研发团队
中心拥有一支以中国激光玻璃界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中宏先生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激光玻璃与光纤领域双栖著名专家胡丽丽研究员领衔的一流科研团队。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位。其中包括上海市科技精英1名,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名,中国科学院海外优秀人才计划4名,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3名,中国科学院青促会成员3名,上海工匠1名。团队中41人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24人具有博士学位。
姜中宏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姜中宏院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光学材料领域研究。先后研制成功三种强激光用钕玻璃材料,分别为:高能激光系统用的硅酸盐钕玻璃;高功率激光系统“神光Ⅱ”和“神光Ⅲ”预研装置用的Ⅱ型和Ⅲ型磷酸盐钕玻璃。在理论研究中,根据混合键型玻璃形成特性,首次提出用相图热力学计算法,实现了玻璃形成区的半定量预测。采用连续相变方法推导出非对称不溶区。研究玻璃结构的相图模型,提出玻璃是由最邻近的同成分熔融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理论,可计算玻璃中的基团及硼配位数比例。将热力学反应判据用于清除白金机理研究,通过预测的计算,找到了合适的工艺条件。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丽丽
来源:上海经信委
胡丽丽,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理事长。曾入选上海市第16届科技精英、上海“最美科研工作者”,当选上海市第13、14、15届人大代表及第12届全国妇联执委,并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研究方向
特种玻璃
激光钕玻璃:主要涉及稀土离子在玻璃中的局域结构及发光物理过程;激光玻璃制造技术相关应用基础研究;激光玻璃性能提升及应用拓展。
其他类型玻璃:主要涉及玻璃态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对玻璃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核废料固化玻璃以及熔炼关键技术研究;光致热折变玻璃开发与制造技术研究;大口径旋光玻璃及其制造技术研究;其它特殊用途玻璃的设计及其相应熔制技术。
特种光纤
有源光纤:主要涉及稀土掺杂玻璃的光学与光谱性能研究;稀土掺杂有源包层光纤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稀土掺杂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及放大性能研究。
无源光纤:主要涉及超连续谱激光器研究;非线性石英光子晶体光纤研究;低损空芯光纤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基于空芯光纤的气体非线性、气体激光器与气体传感技术研究。
▲ 科研设备及研究成果
中心拥有各类科研与生产用房5千余平米,其中万级超净间1千余平米。拥有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唯一的激光玻璃连续熔炼生产线。拥有国际先进的特种光学玻璃生产工艺线,可承接各种新型光学玻璃的批量定制。中心建成了国际一流的特种光纤研发与生产条件,拥有MCVD设备两套,特种光纤拉丝塔5台。拥有完备的光学与激光材料的检测分析和表征设备,包括顺磁、核磁共振仪、ICP分析仪、时间分辨的荧光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等。拥有先进的特种光纤检测仪器和光纤激光器研制设备,包括折射率分布测试仪、多台套的高分辨光纤光谱仪、各种型号的特种光纤熔接机、超短脉冲参量激光器等。
中心对外提供批量化和定制化的产品与技术服务。成功研制并量产N31、N41和N51型系列掺钕磷酸盐玻璃,成为我国神光系列激光装置和激光核聚变专项的指定增益介质材料,并出口到以色列、法国、俄罗斯等国家,蜚声海内外。成功研制并量产掺镱系列大模场激光光纤,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创鑫激光、飞博激光等光纤激光器行业知名企业配套供货。成功研制光子晶体光纤和超连续谱激光器,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光电研究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光所、中国计量大学等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初末)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