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短浅导致碳化硅新技术难产


来源:

标签碳化硅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是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晶体研究的“龙头”。记者日前获悉,自2000年以来,该所研制的碳化硅(SiC)、大尺寸KDP、Ⅲ-Ⅴ族半导体薄膜等十几项晶体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这些成果一旦进行产业化生产,将产生非常可观的市场效益。但由于缺少转化资金和相关政策的支持,迄今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却只有光电子一种。绝大多数成果仍处于“锁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

        该所徐现刚教授花费5年心血,终于在去年上半年拿出了成熟的碳化硅生长加工技术,碳化硅主要用作半导体照明白光和蓝光管芯的衬底,目前国内用作这种衬底的是人造蓝宝石,与其相比,碳化硅具有高亮度、大功率的优点,虽然成本稍高,但碳化硅代替人造蓝宝石是大势所趋,市场前景非常好。据介绍,在美国,直径2英寸厚度一毫米的一块碳化硅,售价为2200美元。徐现刚说,目前国内进行碳化硅研究的还有两家,谁先进行产业化生产,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

        此外,像大尺寸KDP、Ⅲ-Ⅴ族半导体薄膜等技术市场前景都很可观。既然如此,这些成果为何难以产业化呢?

        山大科研处有关人员认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是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金、引导资金、风险投资和企业投资,其中前两项是政府资金,山东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金一年只有一个亿,如果按一个项目1000万计算,全省一年只能扶持10个项目。而江苏一年是10个亿。而据了解,至于政府引导资金,山东几乎没有,而北京是两个亿。这种引导资金对风险投资和企业投资往往起着非常关键的导向作用。

        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等我省风险投资企业对这些高新技术成果也表示过投资意向,但最终均无结果。究其原因,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李功臣的说法较有代表性:高新技术成果是高投入、高风险项目,像碳化硅这类项目虽然市场预期较好,但毕竟还属于种子期,风险较大。相比之下,风险投资公司一般倾向于投资那些市场成长期或规模扩张期的项目,那样比较稳妥。

        至于企业投资,晶体所书记黄柏标的感触颇深,他说,山东有些企业目光比较短浅,一谈就是这些项目一两年内能带来多少利润,这一点谁都不敢打包票,最终没有谈拢。最近有不少南方企业也来谈,他们看重的不是短期利润,也不是某个项目,而是整个晶体材料领域,他们认为,晶体所有这么强大的技术力量,把资金先砸到这儿,早晚有钱赚。这种观念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企业对这些成果的投资倾

推荐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