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掣肘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多晶硅原料瓶颈或许将在两年后被打破。瑞银集团能源分析师陈金崇昨天在上海表示,到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将达到目前的三倍,而中国在太阳能领域将成为全球的一个领导者。
“当前太阳能产业发展主要受到多晶硅高成本的制约。但我们预计,到2010年,全球多晶硅的产能将达到现在的三倍。”陈金崇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新增产能中有相当一块来自中国。陈金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预计在三年左右时间内,中国将会建立起大规模的多晶硅生产工厂,使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技术。这样一来,多晶硅生产成本将会下降到当前市场上那些领先厂商的水平。届时,中国在太阳能领域也将成为全球的一个领导者。”
但他同时认为,多晶硅产能供应达到目前的三倍并不表示瓶颈就一定会突破。“这还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因为光伏市场的需求弹性还是非常大的,有可能随着价格的下跌,会产生新增的需求。”
不过,国内光伏业领军人物、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此前曾公开表示,中国不是适合制造多晶硅的国家,因为电费太贵,生产多晶硅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在他看来,投资多晶硅应该去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电费相对便宜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简水生同样曾撰文指出,目前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一般都采用改良的西门子法。使用该方法,1千瓦的太阳能电池约需10公斤的多晶硅,需要消耗电能5800~6000度,耗电量十分巨大。即使电池能够稳定使用20年,太阳能电池的电能再生比也不到8,水平较低。
但业内也有人对此有异议。去年开始启动万吨级多晶硅料项目的江西赛维董事长彭小峰此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所采用的技术不用耗这么多电。他们的短期目标是把光伏发电的成本做到比风能更便宜。
而谈到成本问题,陈金崇指出,其实在一些光能充足的地区,太阳能发电成本和传统电厂相比已非常有竞争力了。
据他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已经与传统电厂峰值时候的成本很接近。“而且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随着装机容量翻倍,还会下降20%。而根据历史经验,每年成本还可实现下降5%。”
日前发布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2007》显示,目前中国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计划产能高达63560吨,到2008年大约可以形成1.8万吨多晶硅年生产能力。
“当前太阳能产业发展主要受到多晶硅高成本的制约。但我们预计,到2010年,全球多晶硅的产能将达到现在的三倍。”陈金崇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新增产能中有相当一块来自中国。陈金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预计在三年左右时间内,中国将会建立起大规模的多晶硅生产工厂,使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技术。这样一来,多晶硅生产成本将会下降到当前市场上那些领先厂商的水平。届时,中国在太阳能领域也将成为全球的一个领导者。”
但他同时认为,多晶硅产能供应达到目前的三倍并不表示瓶颈就一定会突破。“这还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因为光伏市场的需求弹性还是非常大的,有可能随着价格的下跌,会产生新增的需求。”
不过,国内光伏业领军人物、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此前曾公开表示,中国不是适合制造多晶硅的国家,因为电费太贵,生产多晶硅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在他看来,投资多晶硅应该去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电费相对便宜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简水生同样曾撰文指出,目前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一般都采用改良的西门子法。使用该方法,1千瓦的太阳能电池约需10公斤的多晶硅,需要消耗电能5800~6000度,耗电量十分巨大。即使电池能够稳定使用20年,太阳能电池的电能再生比也不到8,水平较低。
但业内也有人对此有异议。去年开始启动万吨级多晶硅料项目的江西赛维董事长彭小峰此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所采用的技术不用耗这么多电。他们的短期目标是把光伏发电的成本做到比风能更便宜。
而谈到成本问题,陈金崇指出,其实在一些光能充足的地区,太阳能发电成本和传统电厂相比已非常有竞争力了。
据他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已经与传统电厂峰值时候的成本很接近。“而且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随着装机容量翻倍,还会下降20%。而根据历史经验,每年成本还可实现下降5%。”
日前发布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2007》显示,目前中国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计划产能高达63560吨,到2008年大约可以形成1.8万吨多晶硅年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