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多晶硅产能或将过剩


来源:

标签多晶硅
  2008年产能或将过剩
    在上周召开的“2006中国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上,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上游供应商之一Elkem Solar和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商之一BP太阳能均抛出了一致的观点:根据目前国际上各大企业的扩产计划,到2008年多晶硅供应将不再短缺。

  Elkem Solar的商务发展总监Christan Dethloff表示,2008年之后,多晶硅的价格将会回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也将随之下降。Christan Dethloff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多晶硅的供给能力在3万多吨,到2008年供给则将翻倍,供需基本实现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在作出这一预测的时候,这些多晶硅巨头还没有将中国的多晶硅计划产能计算在内。BP太阳能北亚区总监Anthony Stoken特别强调,“硅材料供应在中国国内仍不能得到支持,届时仍将依靠进口”。

  有业内人士分析,也许是国外企业对中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并不了解,所以得出了上述结论。毕竟,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内企业才开始斥巨资“砸”向多晶硅产业。

  除了四川新光硅业明年就将投产的千吨级项目,目前国内拟建或在建的多晶硅项目,合计产能已经超过了2万吨。

  公开资料显示,洛阳中硅二期3000吨已经在去年12月开工。而亚洲最大的多晶硅项目———云南曲靖爱信硅科技项目也于今年4月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一期工程就投资25亿元,设计产能3000吨,并准备在3年内达到10000吨产能。

  此外,G苏阳光(600220)披露,公司已与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宁夏英力特电力集团签署了多晶硅项目合作意向书,该项目规划年产4000吨高纯多晶硅,总投资35亿元。至于G南玻(000012),也已与湖北省宜昌市正式签约,投资建设年产4500吨高纯多晶硅的项目。而这些项目的产能大都将在3-5年内释放。

  技术水平有待证明

  如果计算上中国的计划产能,到2008年,全球多晶硅市场则很可能会出现供给过剩的情形。

  但是,BP太阳能Anthony Stoken认为,不必过多考虑中国本土企业的供给。他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中国不掌握生产多晶硅的先进技术。

  而事实上,不光是国外巨头对中国企业上马多晶硅项目并不看好,包括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在内的专家也均表示,中国目前并不掌握生产多晶硅的一流技术。

  在“2006中国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和农村电力处处长史立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一直想引进生产多晶硅的先进技术,但一直受到国际上的封锁。“现在引进的大都是俄罗斯的技术,但俄罗斯的技术太次,产品质量不过关”,史立山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也对本报记者说:“即便届时国内企业生产出多晶硅,但由于质量原因,我认为也未必能卖上好价钱。”

  国内目前已经投产的多晶硅生产线只有两条,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和洛阳中硅,其技术都是从俄罗斯引进的。其中,峨嵋半导体材料厂100吨项目已经投产好几年,运行得较为正常,近两年工厂的效益也非常好。

  根据相关公司的公告,目前,多晶硅生产技术是由俄罗斯提供的,但情况正在有所改变。G苏阳光公告则披露,其技术来源为俄罗斯国家稀有金属工业研究设计院还是德国一家公司所拥有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并未最终确定。云南曲靖爱信硅科技项目对外宣称,其技术和设备是从德国引进的。未来技术水平如何,还待时间检验。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