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访问

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
400-810-00696688

中国粉体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

18 年白金会员

已认证

拨打电话
获取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立即发送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当前位置:
欧美克 >公司动态 >

欧美克仪器与您相约海口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

欧美克仪器与您相约海口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
欧美克  2022-10-31  |  阅读:1316

手机扫码查看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颗粒学会主办,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承办,由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将于2022年11月25-2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

 

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著名的颗粒测量仪器制造商应邀参加此次大会。

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为跨国企业英国思百吉集团成员,同时也是科学仪器制造商马尔文帕纳科公司的一员。欧美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粒度检测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激光粒度分析仪、纳米粒度仪、电阻法颗粒计数器、颗粒图像分析处理仪、动态图像仪、ASD近红外光谱仪和粉体特性测试仪等七大系列产品。

 

届中国颗粒大会会议主题为“创新助力双碳,绿色赋能发展”。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行业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2022年度中国颗粒学会奖励将在大会上组织颁奖。

 

会议酒店:海南省海口市海口鲁能希尔顿酒店

酒店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琼山大道2号


分会场介绍:

1分会场:颗粒计算

组织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分会主席:季顺迎、王利民、罗坤、安希忠、刘道银

学术秘书:刘晓雯,华南理工大学,liuxw2021@scut.edu.cn

会场简介:聚焦颗粒力学理论及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分会场为力学、化工、能源、冶金、海洋、岩土及土木工程等领域中从事颗粒计算方面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颗粒计算在基础理论、数值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

 

2分会场:氢能与燃料电池

组织单位:海南大学

分会主席:孙世刚

学术秘书:田新龙,海南大学,tianxl@hainanu.edu.cn,康振烨,海南大学,zkang@hainanu.edu.cn

会场简介:氢能和燃料电池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实现我国“碳减排”和“碳中和”的宏大目标,氢能和燃料电池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初,我国又把氢能技术列为国家未来六大产业之一,氢能和燃料电池都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3分会场: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

组织单位: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

分会主席:郝红勋、杨超、姜晓滨、潘勤鹤

学术秘书:黄欣,天津大学,022-27403200,x_huang@tju.edu.cn

会场简介:分会场聚焦医药、食品、精细化工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工业结晶基础理论、结晶过程模型与模拟、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工业结晶过程强化与连续化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完善我国工业结晶领域整体理论基础,提升相关方向原始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加速相关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4分会场: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科学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

分会主席:杨宁、叶茂、褚良银

学术秘书:管小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xpguan@ipe.ac.cn;汪伟,四川大学,wangwei512@scu.edu.cn;李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lihua@dicp.ac.cn

会场简介:介尺度行为是由大量单元组成的系统在全局与个体之间的尺度上形成的复杂时空结构。介科学是研究介于时空“微尺度”和“宏尺度”之间的介尺度非均匀结构演化规律的科学,在自然、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开辟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探索认识传统学科的共性规律,孕育新的科学前沿;有助于综合整体论和还原论,探索不同知识体系中的共性原理,变革科研范式,揭示科学问题复杂性的根源,解决一系列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国际期刊《科学》指出,介科学是科学上的无人区,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多相反应过程的介尺度主要表现在分子到颗粒(包括气泡、液滴等)间的材料表界面时空尺度、以及颗粒到反应器整体间的颗粒聚团时空尺度。

 

5分会场:双碳背景下的流态化技术及应用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葛蔚、王勤辉

学术秘书:王军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jwwang@ipe.ac.cn;熊勤刚,华南理工大学,qingangxiong@scut.edu.cn

会场简介:流态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循环流化床锅炉、煤化工、矿物加工等工业过程,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双碳”重大战略不但要求我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而且要求实现产业结构和工业过程的转型升级,这为流态化技术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重大挑战。本分会场将探讨“双碳”背景下流态化技术的新发展、新应用,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同行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流态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6分会场:颗粒助力“双碳”:CO2捕集与催化转化新途径

组织单位:宁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分会主席:郭庆杰

学术秘书:刘永卓,青岛科技大学,0532-84022506,yzliu@qust.edu.cn;马晶晶,宁夏大学,mjj_1022@163.com

会场简介:本分会场聚焦面向烟气源、工业源、空气源等不同来源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技术,追踪CO2吸附颗粒、催化颗粒、载体颗粒等捕集和转化颗粒最新进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模式。

 

7分会场:微纳气泡特性及其应用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

分会主席:胡钧、李兆军、李攀、张立娟

学术秘书:张立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zhanglijuan@sari.ac.cn

会议秘书:王兴亚,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wangxingya@zjlab.org.cn;周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010-62521688,lzhou19@ipe.ac.cn

会场简介:专委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立,目前会员已经近300人。微纳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在近二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一新兴领域。在我国微纳米气泡技术已经在环境治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工业清洗、消毒杀菌、医学成像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独树一帜、效果出色。专委会的成立旨在加强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高效研发和推广。

 

8分会场:生物气溶胶

组织单位:北京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分会主席:要茂盛、安太成

学术秘书:申芳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fxshen@buaa.edu.cn

会场简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作用在国内外已形成共识,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快速监测和控制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空气中除了可能有新冠病毒,还悬浮着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和生物来源的物质,统称为生物气溶胶,在室外和室内环境空气中无处不在,对人体和环境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关注。对生物气溶胶开展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改善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9分会场: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

组织单位: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清华大学

分会主席:刘明言、杨宁、杨晓钢、王铁峰

学术秘书:马永丽,天津大学,022-27404614,mayl@tju.edu.cn

会场简介:气-液、液-固和气-液-固流动系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例如,气-液鼓泡塔、气-液(固)浆态床、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反应装置系统等,可用作多相反应器;汽-液沸腾、汽-液冷凝、泥状颗粒污垢沉积和微纳材料功能表面等涉及到化工等过程工业;对于软物质颗粒,例如: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涉及食品、生物和医药等行业领域等。这些多相流的共同特征之一是都存在连续或离散的液相以及真实的相界面,从而形成了易变形、易聚并和易破碎的真实气泡和液滴等软物质颗粒流,使其在流动、混合、传递以及反应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涉及的科学及应用问题可加以详细探讨。

 

10分会场: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崔福德

学术秘书:石凯,pharmparticle@126.com

会场简介:本会场交流主题以工业药剂学及高端制剂的研究为中心,广泛征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技术工作者以及在校学生的学术论文,展示其研究成果及新进展、新动态和新成果等。非常欢迎粉体加工技术及设备、药用辅料、以及粉体表征仪器(晶形、粒子形状大小、流动性、压缩成形性等)方面的专家们及企业针对粉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广泛交流,以期提高药物制剂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生产性。本次分会将是药物制剂领域与粉体技术沟通的盛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交流的盛会,理论联系实际的盛会,中国工业药剂学产业化交流的盛会。

 

11分会场:能源存储颗粒创造美好未来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魏飞、张强

学术秘书:程新兵,东南大学,chengxb@seu.edu.cn

会场简介:能源存储颗粒分会场结合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技术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能源存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练颗粒与能源存储的前沿研究方向,确定相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

 

12分会场: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彭峰、余皓、刘兆清

学术秘书:王浩帆,华南理工大学,whf@scut.edu.cn;杜磊,广州大学,lei.du@gzhu.edu.cn

会场简介: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分会场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催化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光、电、热催化的前沿理念和创新技术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练能源催化的前沿研究方向,推动基于颗粒材料的能源催化技术在能源高效利用、CO2催化转化、电化学合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通过学术思想的碰撞催生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新理念与新技术。

 

13分会场:发光颗粒照亮未来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发光颗粒专业委员会、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

分会主席:曾海波

学术秘书:李晓明,南京理工大学,lixiaoming@njust.edu.cn

会场简介:发光材料的应用在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从照明显示到医疗诊断再到防伪探测等等,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上,新型发光颗粒的开发与完善依然是国际研究领域及应用行业的前沿热点,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钙钛矿量子点、碳纳米颗粒和荧光金属团簇为代表的纳米发光颗粒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稀土荧光粉在材料体系、波长范围、发光特性等的发展也有目共睹,此外,有机发光颗粒和无机金属卤化物及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大的关注。经过两年的发展,相关领域更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分会场将为这些领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促进交叉合作,为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14分会场:超微颗粒材料及应用(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费广涛、林鴻明*、艾德生

学术秘书:刘潜峰,清华大学,liuqianfeng@tsinghua.edu.cn;徐锡金,济南大学,sps_xuxj@ujn.edu.cn

会场简介:超微颗粒材料及应用分会是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界及产业界一直致力于超微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定期系统性地总结学界和企业界在超微颗粒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超微颗粒学科在能量转换与存储、环境修复、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促进海峡两岸本领域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增强产业界与学术界的产学研合作。

 

15分会场:氮化物粉体、制品及应用——制造业升级背景下的新机遇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

分会主席:李江涛、张伟儒

学术秘书:韩召,安徽工业大学,authan@163.com;向茂乔,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mqxiang@ipe.ac.cn;陈常祝,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chzhchen@126.com

会场简介:氮化物材料种类丰富,性能多样,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驱动下,在制造业升级、不断向高端领域迈进的背景下,以氮化硅、氮化铝、氮化硼为代表的氮化物系列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面临众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本次会议邀请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制造业升级背景下氮化物材料研究和应用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16分会场:核电厂气溶胶行为研究

组织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

分会主席:于溯源、周涛、魏严凇、王辉

学术秘书:孙婧,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010-88022429,sunjing@cnpe.cc

会场简介:在“碳中和”和“碳达峰”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基础性现代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一般工业设施相比,核电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放射性。在核电厂事故期间,放射性物质以气体、蒸汽、气溶胶的形式释放,其中气溶胶是放射性物质的主要载体。为实现核电“安全与高效”发展,需要对核电厂事故状态下的气溶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17分会场:陶瓷粉体及其复合材料设计、评价与应用

组织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分会主席:张幸红、张国军、王玉金、周长灵

学术秘书:董顺,哈尔滨工业大学,0451-86412259,dongshun@hit.edu.cn;程源,哈尔滨工业大学,cy6810@hit.edu.cn

会场简介:本分会场将从陶瓷粉体、陶瓷基复合材料、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极端环境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评价与应用等技术角度出发,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研讨,探索陶瓷粉体及其复合材料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稳步推动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创新发展。

 

18分会场:颗粒特性与测试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北京粉体技术协会

分会主席:葛宝臻、董青云、沈建琪、张福根、周素红、张文阁、韩鹏

学术秘书:魏永杰,河北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yj.wei@163.com;周骛,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usst_wzhou@163.com

会场简介:分会场面向颗粒测试方法研究、测试仪器开发与生产、测试技术与仪器应用、测试标准制定等领域,邀请和组织专家、技术人员针对我国粉体、液态和气态颗粒测试研究与应用开展研讨,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实现成果转化,深化颗粒测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推动我国颗粒测试技术及相关领域标准化等工作。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专业培训、科技咨询、产学研合作等活动,扶持以激光粒度测试仪器等为主导产品的国内颗粒测试品牌企业。

 

19分会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颗粒物质力学

组织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分会主席:康毅力、许成元、林冲

学术秘书:郭昆,西南石油大学,02883032118,1459069176@qq.com

会场简介:本会场围绕油气勘探开发中涉及的颗粒材料力学、颗粒体系结构与强度、颗粒多相流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开展讨论交流,以期建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颗粒物质力学学科新方向,并石油与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20分会场:碳中和目标下的气溶胶科学发展和未来趋势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分会主席:曹军骥、李顺诚、王新明、顾兆林、张仁健

学术秘书:武云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wuyf@mail.iap.ac.cn;夏芸洁,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xiayunjie1992@163.com

会场简介:本分会场将聚焦碳中和目标下的气溶胶科学问题,展示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进展,探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我国大气气溶胶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服务于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大战略。

 

21分会场:吸入递送与疾病治疗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王震宇、李旗、陈永奇、李铁军

学术秘书:邵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王晓飞,上海欧米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iddchina@126.com

会场简介: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前身为2013年11月在中国南京成立的民间公益组织“全国吸入给药联盟”。吸入颗粒专委会成员主要包括吸入药物基础研究、药品研发、质量控制、制剂生产、安全性评价、临床药理、临床应用等领域的生产企业、高校院所、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士。吸入颗粒专委会以国家政府机关制定的相关药品法律法规政策为导向,以推进中国吸入给药行业的发展,提高国内吸入药物的研发,产品技术标准和临床应用,加快与国际同行业接轨作为创建目标。

 

22分会场:颗粒制备、处理与应用前沿问题研讨——第十五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研讨会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制备与处理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沈志刚、骆广生、郑水林、王燕民

学术秘书:张晓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10-82317916,zhangxiaojing@buaa.edu.cn;蔡楚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10-82316642,ccj@buaa.edu.cn

会场简介:。本分会场主要涉及颗粒制备、处理与应用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纳米颗粒、化工颗粒、矿物颗粒、功能性颗粒等各种颗粒的制备与后处理,以及颗粒在二维材料、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

 

23分会场:医药颗粒及标准化

组织单位:江苏省颗粒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

分会主席:朱华旭

学术秘书:王欢,江苏省颗粒学会,025-85509178,jskl_org@163.com

会场简介:通过主题演讲、展位展示和交流等形式,解答医药颗粒制备工艺及实际生产难点,剖析医药时政热点及发展方向,展示最新医药颗粒艺设备,搭建以颗粒为契机的创新交流、项目对接、人才聚集平台,促进行业的创新发展。

 

24分会场:第二届天然和仿生颗粒论坛——向自然学习,造智能颗粒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浙江大学

分会主席:魏炜、戈钧、平渊、马光辉

学术秘书:岳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hyue@ipe.ac.cn;吕岩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lvyanlin@ipe.ac.cn;王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wangshuang@ipe.ac.cn

会场简介:天然颗粒在催化、靶向递送和感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而通过向天然学习,利用合成、组装等手段获得可以模拟自然界巧妙结构或者功能的仿生颗粒,也成为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前沿热点。然而,如何实现天然颗粒的高值化利用以及人造颗粒的高性能优化设计/功能模拟,离不开颗粒学与仿生学等基础学科巧妙融合以及高精尖技术手段的开发/应用,这也是本会场聚焦的关键问题。

 

25分会场:“双碳”目标下的未来颗粒技术

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制备与处理专业委员会

分会主席:李春忠、宋少先

学术秘书:江宏亮,华东理工大学,jhlworld@ecust.edu.cn;李宇航,华东理工大学,yuhangli@ecust.edu.cn;贾菲菲,武汉理工大学,feifeijia@whut.edu.cn

会场简介:本分会场面向“双碳”目标的未来颗粒技术中的关键挑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练基础前沿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产业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推动未来颗粒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产业应用中的发展。


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

为了保证隐私安全,平台已启用虚拟电话,请放心拨打(暂不支持短信)
留言咨询
(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
关闭
留言类型:
     
*姓名:
*电话:
*单位:
Email:
*留言内容: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