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
金属锂负极的“阿喀琉斯之踵”,如何破解?
2022-09-17
245人阅读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粉体网讯在市场、政策的双重导向下,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成为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必然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石墨负极的容量发挥已接近其理论容量(372mA·h/g),因此,发展具有高可逆比容量和稳定电化学性能的负极材料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若要达到500 Wh/kg的比能量,采用理论比能量更高的金属锂作为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是上上之选。金属锂之所以是二次电池负极的首选材料,主要是由于金属锂相对于标准电势的电位最低(-3.04 V)、理论比容量高(3860mAh/g),同时金属锂的密度也极低(0.53g/cm3)。20世纪70年代,埃克森美孚公司首先开发了可用在数字手表、计算器和可植入医疗设备上的金属锂一次电池。第一代商用可充电金属锂电池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Moli能源公司开发,这些电池具有100~200 Wh/kg和200~300 Wh/L的比能量。然而,锂的高反应活性和充放电时不均匀的沉积、脱出过程,导致其循环过程中严重的粉化和锂枝晶生长,造成电池性能快速衰减。而且锂枝晶的生长会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短路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此类安全问题使锂二次电池失去了进入商业市场的机会,极大地阻碍了金属锂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目前来看,锂枝晶不仅导致金属锂电池的安全性差,而且库仑效率低、循环寿命短。深入理解金属锂沉积的表面化学和金属锂……
-解锁特权查看全部内容-
中国粉体网 版权所有 ©2025 cnpowder.com.cn
价格指数-锂
解锁锂品目所有特权内容,包含现货报价、周报、月报、日评、周评、快讯、企业产能和自购买日起至多3个月的历史价格。
服务期限:自购买日起1年(提醒:数据类型产品不支持退货退款)。
¥588/年
支付宝付款
微信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