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储能、热电、太阳能四大实验室“掌舵人”

昧光

2024.11.18  |  点击 569次

Ta的动态
导读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粉体网讯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13年7月,是南科大首批设立的院系之一。经过八年的建设与发展,南科大材料学科已经跻身ESI全球前2.17‰,并入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也是省一流本科建设点,2021年11月,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为建成世界一流的材料系,该学院在以下五个方面做了布局。

 

首先,吸引国际水准的师资。材料系已经初步建成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38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优青1人以及一大批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

 

其次,建立一流的教研平台和创新载体。已引进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5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深圳市孔雀团队4支,建有深圳市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材料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以及深圳市重点实验室7个、深圳市工程研究中心4个,科研实验室36个等。

 

第三,培养高水平的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15年3月正式获批,同年通过与哈工大联合培养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也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等达成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

 

第四,致力前瞻性的科学研究。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生物与医疗材料、以及基于材料基因组的先进制造、表征和计算方法。

 

最后,推动产业合作与技术转化。材料系发展兼顾前沿性、科学性、国家学科战略发展规划,以及广东省和深圳市产业布局。已申请专利500项,授权140项。通过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入股等方式、已建立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孵化12家高科技新创企业,合作伙伴包括华为、腾讯、中广核研究院等。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科研实验室(部分)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汪宏教授

 

 

汪宏教授,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获2023年度IEEE铁电学成就奖。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

 

研究领域:

 

(1)低温烧结微波介质陶瓷

 

(2)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

 

(3)电磁光响应智能材料

 

(4)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

 

(5)功能薄膜与厚膜材料

 

(6)介电性能测试技术

 

学术成果

 

汪宏教授长期从事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在低温烧结微波介质材料、陶瓷-聚合物多功能复合材料、微波介电性能测试技术等方向上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

 

负责完成了国家 “863”计划重大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和企业横向合作等多个项目与课题的研究,正在承担的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孔雀团队和企业横向合作等项目。

 

研究成果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80多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4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参与制定并获准1项IEC国际标准。

 

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换实验室-李辉教授

 

 

李辉, 讲席教授,于2015年10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氢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设计、诊断和耐久性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开拓性的研究,掌握了世界领先的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开发出了独特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发明了一系列有关燃料电池的测试诊断工具,深入研究了燃料电池性能衰减的机理和提高耐久性的方法。

 

研究领域:

 

(1)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部件,包括低铂及非铂氧还原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双极板及膜电极

 

(2)水电解制氢先进技术研发平台,包括催化剂及膜电极的构效关系与优化、单电池及电堆的性能评价和诊断工具

 

(3)氢气储存技术和材料,包括高压储氢,金属氢化物、多孔材料及有机物等储氢

 

(4)用于能智能电网的电化学储能, 包括金属空气电池,液流电池,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技术等

 

学术成果及产业化情况:

 

至今,发表有关氢能与燃料电池的优秀论文50余篇,包括在Chem. Review 及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发表的该领域的重要综述文章。主编相关专著4部,撰写书籍章节共8章,授权国际专利4项。

 

围绕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在氢能源领域成功地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的院校科研成果的落地,于2016年6月联合机械系王海江院士创立深圳市南科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以及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并且自主开发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膜电极生产线,已经具备30kW、60kW、90kW燃料电池电堆与系统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热电关联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刘玮书教授

 

 

刘玮书,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目前的研究领域为微小温差热电转换材料与热应用,提出了巨热电势凝胶热电材料和热功能皮肤的新方向。

 

研究领域:

 

(1)室温热电材料

 

(2)离子热电材料

 

(3)磁热电材料

 

(4)微型分布式热电电源

 

(5)电子皮肤

 

学术成果:

 

目前已在Science、PNAS、National Science Review、Innovation、Nat. Comm.、Energy Environ. Sci.、AM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论文总引用超过12000次,H指数55。已申请专利38项,已授权中国专利18项,日本PCT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

 

入选第十二批“国家特聘专家(青年项目)”,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19 年获首届腾讯“科学探索奖”,2024 年获中国材料学会“学术贡献奖”。担任中国材料学会热电材料及应用分会理事,中国体视学会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

 

近五年,围绕着带电粒子沿温度场重新分布的热力学问题,面向物联网传感器自供能的应用需求,针对室温小温差环境下的功率优先场景(如振动传感、显示、数据传输等)和电压优先场景(如温度传感、湿度传感、时钟等),分别在室温电子热电材料Mg3+δSb1.0Bi1.0:Mn0.01,巨热电势离子热电材料Gelatin-KCl-FeCN3-/4-,以及热电器件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

 

太阳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何祝兵教授 

 

 

何祝兵博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深圳市全光谱发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太阳能源转换技术专家。

 

研究领域:

 

何教授致力于开发面向“碳中和”的光伏光热协同的太阳能全光谱发电技术,尤其专注于材料、器件和系统的界面物理化学研究。

 

(1)高转换效率的新型光伏电池。

 

(2)界面载流子传输与复合。

 

(3)基于纳米光学的界面光热转化。

 

(4)有机无机杂化相变储热材料。

 

(5)光伏与光热的协同发电技术。

 

学术成果: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及深圳市学科布局重点等项目10余项,累计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Nature(2023)、Nature Energy(2022)、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90余篇,包括7篇ESI高被引论文,他引6000余次,H指数42,授权光伏光热领域发明专利40余项,国际会议邀请报告20余次。

 

参考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昧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4
相关新闻:
粉体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