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绍
东莞东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超新材)创立于2014年,是从事高端功能粉体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光伏发电、高端装备、医疗行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公司拥有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年产能可达到8000吨以上,技术配备高水准的研发团队,配有专业的导热粉体材料研究实验室、表面改性研究实验室、以及精密先进的检测室,并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长期建立技术合作和人才培育输出。公司通过****: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ATF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原材料提供商。公司秉承“创新、品质、服务”的企
主推产品
4.0W/m·K 低粘度灌封胶导热粉
面议6.0W/m·K 高性能凝胶用导热粉
面议13.0W/m·K 高性能硅胶垫片导热粉
面议组合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更多
最新动态
更多
降本增效是目前众多行业的运营发展共识,在导热填料板块,许多企业开始使用氢氧化铝替代氧化铝来降低产品的制备成本,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可行性。一、技术可行性低密度优势。与其他常见的绝缘导热填料相比,氢氧化铝热导率稍微逊色,但具有低密度的特点,在轻量化复合材料领域,存在潜在的应用优势。多功能性。氢氧化铝不仅具有导热性能,还具有阻燃、抑烟等多功能特性,这使得它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中比普通氧化铝更具优势。表面改
在粉体材料行业,吸油值是一个关键的物性参数,广泛用于评估填料、颜料和助剂的性能。它不仅影响粉体材料的分散性、加工性能,还对终端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氧化铝填料而言,吸油值是一个间接反映粉体比表面积与孔隙率的指标,比表面积由氧化铝的粒度决定,孔隙率与粉体间的团聚状态有关。不同的吸油值会直接影响氧化铝填料在各种应用中的表现,例如导热材料、涂料、塑料等行业。一般来说,吸油值较高的氧化铝填
在技术迭代加速、市场格局重构的浪潮中,企业若想穿透行业迷雾,往往需从细微处捕捉变革先机。当“降本增效”成为多数企业应对内卷的生存法则时,材料领域的替代革命正悄然展开——在导热填料赛道,一场以氢氧化铝为核心的成本优化战已拉开帷幕。曾经被高端球形氧化铝占据的阵地,正被这种兼具功能与性价比的材料逐步渗透,其背后的技术博弈与产业逻辑值得深思。替代潮起:从性能崇拜到成本理性过去,球形氧化铝因其规整形貌与稳定
在当代科技与工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氧化铝以其低调却强大的实力,于诸多关键领域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从日常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内部,那些保障芯片稳定运行、防止电流干扰的微型绝缘组件,到大型冶金高炉内部承受上千度高温的坚固内衬,氧化铝凭借其卓越特性,如同一股无形而强大的驱动力,持续推动着人类科技的前沿探索与生活品质的稳步提升。 氧化铝粉体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氧化铝原料处理成的粉末状物质,粒径
在材料科学领域,粉体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迅速吸引了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的目光。从电子设备到航空航天,氮化铝粉体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定义与本质氮化铝粉体,从化学组成来看,是由铝元素和氮元素以 1:1 的比例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陶瓷材料。其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这种结构赋予了它诸多独特的性质。在微观层面,氮化铝粉体呈现出细小的颗粒状,这些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无疑是它的核心,一旦汽车行驶出现问题,大概率就是这里出现了问题。为了保持性能稳定,动力电池对工作温度比较挑剔,在高温环境下其能量密度、使用寿命、放电倍率等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电池热管理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热管理主要是温度的控制,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从动力电池系统传递至散热组件,然后利用散热组件本身的散热性将热量散发到环境空气中。因此在解决电池包散热
传统工艺中存在的技术矛盾: 在追求高导热性能时,常规方法依赖高比例导热填料的引入,但由此产生材料体系黏度骤增、流平性劣化等问题。若采用增大填料粒径的方案虽能改善加工流动性,却会导致界面接触粗糙化与热阻上升。而普通表面处理技术虽能暂时改善分散性,却易引发挥发性物质残留风险。东超新材料的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自主研发的粉体预处理技术体系,对超细硅脂导热粉填料实施表面能调控与界面优化。
一、界面热阻优化功能 针对电子元件与散热器接触面的微观不平整及装配间隙问题,导热垫片通过填充空气隔热层(空气导热系数0.024 W/(m·K)),有效降低界面热阻。东超新材料导热垫片用导热粉体填料(导热系数1~15 W/(m·K))填充空隙,取代空气,显著降低接触热阻,提升散热效率。其材料体系采用有机硅橡胶复合高导热氮化铝、氧化铝等填料,显著提升接触面热传导效率。导热垫片提供电气绝缘与机
资料中心
更多
微视频
更多
解决方案
更多
在电子封装、新能源汽车等对重量敏感的领域,传统聚氨酯粘接胶的密度限制已成为制约其应用的关键瓶颈。常规导热胶虽能满足基础散热需求,但高密度特性易导致器件整体增重,且传统轻量化填料的引入往往伴随加工性能恶化——体系黏度急剧攀升、流动性下降,甚至影响界面粘接强度。针对这一矛盾,东超创新开发的 DCN-1208DQU 聚氨酯粘接胶改性导热粉体 ,这款产品经过最新的改性技术处理,可在A、B组份中
行业痛点:轻量化与高导热的双重挑战 随着消费电子、新能源(光伏/储能)、电源模块等领域对设备散热性能要求的提升,导热粘接胶需同时满足以下核心需求: 轻量化:避免因材料密度过高增加设备负担; 高导热:确保2.0W/(m·K)以上的稳定热传递效率; 易加工:高粉体填充下仍能保持低粘度、易挤出,避免分层结团。 东超解决方案:DCN-2000QU改性导热粉体的技术突破 针对行业痛点,东超新材推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进步,电子产品正逐步趋向微型化和高效能化,这对散热材料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标准。高挤出效率的导热凝胶在制造和应用阶段显著提升了操作效率。通常情况下,4.0 W/m·K的导热凝胶所用粉体材料D100的粒径在100μm以上,但这已无法满足目前许多产品对微型化的需求,而导热粉体粒径过小又会严重影响导热凝胶的挤出性。 东超新材利用专门的粉体表面处理剂和表面改性技术,对高
最新方案
更多
在电子封装、新能源汽车等对重量敏感的领域,传统聚氨酯粘接胶的密度限制已成为制约其应用的关键瓶颈。常规导热胶虽能满足基础散热需求,但高密度特性易导致器件整体增重,且传统轻量化填料的引入往往伴随加工性能恶化——体系黏度急剧攀升、流动性下降,甚至影响界面粘接强度。针对这一矛盾,东超创新开发的 DCN-1208DQU 聚氨酯粘接胶改性导热粉体 ,这款产品经过最新的改性技术处理,可在A、B组份中
2025-04-24
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