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绍
东莞东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超新材)创立于2014年,是从事高端功能粉体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光伏发电、高端装备、医疗行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公司拥有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年产能可达到8000吨以上,技术配备高水准的研发团队,配有专业的导热粉体材料研究实验室、表面改性研究实验室、以及精密先进的检测室,并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长期建立技术合作和人才培育输出。公司通过****: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ATF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原材料提供商。公司秉承“创新、品质、服务”的企
主推产品
4.0W/m·K 低粘度灌封胶导热粉
面议6.0W/m·K 高性能凝胶用导热粉
面议13.0W/m·K 高性能硅胶垫片导热粉
面议组合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更多
最新动态
更多
随着电子设备向高性能、小型化方向发展,散热问题日益突出。聚氨酯胶粘剂因其优异的粘接性能、柔韧性和可加工性,在电子封装、汽车电子、LED照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聚氨酯胶粘剂的导热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高功率器件的散热需求。近年来,通过在聚氨酯基体中添加导热粉体填料,开发高导热聚氨酯胶粘剂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探讨导热粉体填料在聚氨酯胶粘剂中的协同效应与网络构建,并介绍东超导热粉体在4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DeepSeek设备作为高性能计算的核心载体,正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和设备运行负载的加大,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DeepSeek设备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瓶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效散热,确保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非金属高导热粉体填料的出现为散热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尤其
一、引言六方氮化硼(h-BN)粉末,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近年来在材料科学领域备受关注。h-BN粉末以其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而闻名,每一层由硼和氮原子以六边形排列组成,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连接,这种结构赋予了它诸多独特特性。在物理特性方面,h-BN粉末具有低密度、高导热性和低热膨胀系数,使其在高温环境中表现出卓越的热稳定性和抗热震性。化学上,它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腐蚀和高温
填料表面改性包覆技术在导热界面材料(TIM)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TIM是电子设备中用于连接芯片与散热器之间的关键材料,其主要功能是高效传递热量,从而确保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然而,传统的聚合物基TIM材料通常导热系数较低,难以满足快速传热的需求。为了提高TIM材料的导热性能,通常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导热填料,如氧化铝、氮化铝等。然而,填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往往导致填料团聚、界面热阻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的迅猛发展,电子设备内部组件的密集化导致热量积聚问题日益严重,热管理技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热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新兴科技领域的需求,特别是在AI芯片、航天器和高功率激光等领域,对高效热界面材料(TIM)的需求尤为迫切。金刚石,以其无与伦比的物理特性,作为顶尖的导热填料,正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核心。以下是金刚石作为导热填料的显著优势:
在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环保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不仅包含了传统汽车的“三小电”(空调、转向、制动),还发展出了“三大电”——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新组件对粘接剂、密封胶和导热材料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热管理设计中,导热材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负责导热和绝缘,还能实现填充保护、防震减震等功能,防止汽车部件损坏。接下来
在选择陶瓷PCB材料时,理解96%氧化铝与99%氧化铝的区别至关重要。以下是对这两种材料的详细比较,以及如何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材料的全面指南。一、氧化铝在陶瓷PCB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氧化铝(Al2O3)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陶瓷印刷电路板(PCB)的材料,其卓越的热电性能使其成为电子设备设计的理想选择。氧化铝陶瓷基板的主要成分是白色无定形粉末,它具有高密度、高熔点和高沸点的
纳米氧化铝,作为一种高性能的纳米粉体材料,以其极小的粒径、巨大的比表面积和显著的化学活性,为耐火材料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的加入不仅显著提高了耐火材料的烧结致密化程度,还实现了能源的节约。特别是在提升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方面,纳米氧化铝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耐火材料的其他性能。以下是纳米氧化铝对耐火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分析。晶粒细化因素的影响 东超新材纳米氧
资料中心
更多
微视频
更多
解决方案
更多
针对0.5~1mm厚度、12W/m·K导热性能要求的硅胶垫片,东超新材提供了一款高性能的导热粉体解决方案。在高端计算机CPU、GPU等关键部件的散热应用中,传统的12W/m·K导热硅胶垫片往往不足以满足散热需求。因此,更倾向于使用超薄型硅胶垫片,以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和散发。超薄导热硅胶垫片由于热传导路径短,散热效果更佳,特别适用于散热要求极为严格的环境。 在制备高
提高10W/(m·K)导热凝胶的抗垂流和抗开裂能力是一个关键的技术挑战。在通常情况下,当这种导热凝胶被用于填充竖直放置的发热器件与散热器件之间的较大间隙,如RRU基站,它会在高温测试环境中出现滑动甚至裂缝,这可能会导致热传导效率下降,进而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 采用特殊工艺对高导热粉体填料组合物进行优化:东超新材料公司通过使用新型耐高温处理剂,对导热粉体进行均匀表面改性,降低了导热
制备具有13.0 W/(m·K)导热系数的凝胶,通常需要加入大量高导热粉体,但这会导致粘度增加、挤出速率下降和成本提高。那么,导热粉体如何在13.0 W/(m·K)高导热凝胶下获得较高的挤出量呢? 为了在保持较低粘度和成本的同时,使凝胶达到13W/(m·K)的高导热系数,关键在于采用低填充量的高性能导热填料。东超新材通过最新的改性技术,使用自主合成的有机硅高分子表面处理剂,通
最新方案
更多
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