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极片迂曲度测试&隔膜离子电导率测试仪的用户又看了
虚拟号将在 180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
极片迂曲度测试仪& 隔膜离子电导率测试
1、测试&计算方法
1.1极片测试
1.1.1组装对称电池,并进行 EIS 测试;1.1.2如右图所示,分别对 EIS 图谱的高频段与低频段进 行线性拟合 , 二者拟合曲线与 X 轴的交点之差的 3 倍即为该极片涂层的离子阻抗 Rion;
1.1.3利用公式计算得到麦克马林数,从而间接表征极 片的迂曲度。
1.2隔膜测试
2、创造性解决方案一
通过测试极片对称电池的 EIS 来计算极片的迂曲度
装配简单,自动化测试与分析,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测试效率
四通道同步测试
2.1产品特点
高纯 Ar 气氛围
装配简单,提高实验效率
自动化测试与分析
四通道同步测试
快速 EIS 测试模块
3、创造性解决方案二
4、应用案例
案例1.不同压密正极
案例2.不同压密负极
结果分析
极片对称电池测试 EIS 的一致性总体较好;
在一定的压密范围内,随着压密的增加,离子电阻 / 麦克马林数增大。
案例3.极片在不同电解液中的迂曲度和电化学性能的关联性
极片在不同电解液中的迂曲度测试
倍率性能测试
结果分析
1.正极 & 负极极片在不同电解液中的麦克马林数趋势为:配方 3 >配方 1 >配方 2;
2.当倍率等于 10C 时,配方 3 的容量保持率*低,仅为 89%;
3.不同的电解液配方会影响锂离子在极片中的迁移难易程度,麦克马林数越大,锂 离子迁移阻碍越大,电池的倍率性能越差。
案例4.极片迂曲度和浸润的关联性
不同压密正极片的迂曲度和浸润性能测试(LFP) 压实密度:a<b<c
极片迂曲度测试
极片浸润性能测试
结果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知:浸润效果越差的极片,迂曲度越大。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电解液浸润性能变差,即锂离子的迁移变得更加困难, 极片迂曲度越大。
案例4.四种不同涂层的隔膜离子电导率对比
4、型号及参数
1. 通过测试极片对称电池的 EIS 来计算极片的迂曲度;
2. 装配简单,自动化测试与分析,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测试效率;
3. 四通道同步测试。
一、背景1. 单颗粒抗压强度和材料/极片/电芯性能的关联 在微观尺度上,电极由纳米级或微米级颗粒组成。因此,电极材料固有的颗粒特性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获得具有理想电化学性
2024-03-12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逐步在往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的方向发展。现有的石墨负极理论克容量仅372mAh/g,已无法满足未来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硅基负极因其理论克容量高,含量丰富,嵌
2024-04-24
(第二期)多孔极片的均匀性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其综合表征方案通过多尺度、多模态的协同分析,为精准调控电极微观结构提供系统性方法;而浆料的均匀性与网络稳定性是制造工艺的关键瓶颈,阻抗流变技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迭代升级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快充、成本的要求日益严苛。电池及关键材料的测试作为产品质量控制与研发的核心环节,不
电池的稳定性是电动车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电池一旦发生热失控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甚至威胁到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热分析和物性表征仪器的主流供应商之一,TA仪器一直致力于围绕电池热安全进行持续研究
一、背景在锂电池材料生产领域,异物控制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正负极材料中混入的金属异物与非金属异物,可能严重影响电池性能与安全。在当下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与市场需求下,锂电异物的分离和检测已从传统的
导电剂——锂电池的“隐形桥梁”在锂电池的极片中,导电剂和粘结剂往往相互混合在一起形成连续的碳胶相,活性颗粒镶嵌在碳胶相网络中。碳胶相是电子和离子传导的主要路径,一方面,导电剂形成相互连通的三维网络,传
一、背景 在锂电池材料的研究中,硅碳材料因其高理论比容量成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热门选择。硅碳单颗粒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压性,对电池整体性能有着复杂且关键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抗压性都不利于电池